最近湖大知行学院采取的“刷校园卡+验指纹”的堪称“史上最严”的高校考勤办法,在师生之间引起热议,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向记者倒苦水:“大学应该是自由的,学校这样虽然是为我们好,但也未免管得太狠了。”(5月15日《楚天都市报》)
为防止学生翘课,高校教师近期频出新招,从指纹打卡、蓝牙定位到拍照点名、“刷脸”神器、课堂投票表决器,再到“刷校园卡+验指纹”,每一次都招致了部分学生及网友的反对——与其留人不如留心。似乎考勤的老师都是留不住学生“心”的误人子弟者。
其实,无论采取多高科技、多严的考勤办法,出发点大都是为了学生好,未必就都不合理,考勤的老师也未必都是无良的误人子弟者。
课堂魅力大不大、能不能“留心”,除了跟老师的个性、魅力、科研水平、授课方法等有关外,也跟课程本身的性质密切相关。但大学里有些理论基础类课程的内容本身就很枯燥,学生兴趣不高未必就能证明老师讲的一定不好。笔者认为,自由须有度,老师不能因为学生不喜欢,就听任他们不来上课。
退一步说,老师只要尽最大努力讲好课,即便是留不住某些喜欢逃课打游戏的学生的心,也总比他们耗费精力、浪费金钱、不务正业要好吧?所以,把所有考勤老师都一棍打死的简单化思维未免有失公允,不妨对他们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
郝迪婧(作者系河南省某高校教师)
(来源:华龙网—重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