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5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2日从中国科学技术部获悉,“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华文明探源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近日已通过验收。
据介绍,该项目是一项多学科合作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保护、传承与展示文化遗产的重大科研项目,项目主要针对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文物保护与保存关键技术、文物数字展示关键技术等3个方向开展相关研究。项目成果主要包括:
一是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一期、二期的基础上,通过拓展研究时空,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以都邑性聚落和重点中心性聚落为研究重点,对中华文明形成的时间、地域、过程、原因及机制和早期中华文明的重要特征等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更加深入地揭示出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
二是在重要遗址的科学数据提取上,重点加强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和虚拟现实技术(VR)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应用研究,建立相关技术方法及规范标准;
三是通过推进移动实验室在田野考古现场的应用技术体系建设,提高文物出土现场环境监测技术水平,研究可控考古试验场建立的方法、技术和标准,为各种探测技术在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的应用提供了标准化试验平台;
四是重点揭示长江、黄河、西辽河流域典型考古文化区域的文明形成及早期发展的背景、环境、特征和历史脉络,形成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学术成果,对中华文明探源的过程、特点等重大问题进行理论创新与总结。
“中华文明探源及其相关文物保护技术研究”项目,还成功探索并实践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研究,已建立5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培养了一批科研后备力量,充实了文化遗产保护科研队伍,有效提升了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