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发政42亩的农场超过一半未租出
2009年前后,偷菜游戏风靡一时,贵阳许多人跟风在郊区建起一些真实版的开心农场,以把地出租给市民种菜的形式盈利。随着偷菜游戏热情减退,如今,这些农场也大多销声匿迹,仅存的一两家也已悄然转型,以种植、养殖取代招客收租。
农场曾盛极一时
2007年,贵阳人赵发政偶然间在网上看到广东有人建起第一家真实版开心农场,他觉得这是个商机,便在花溪区石板镇镇山村租了42亩地,建起阳光开心农场。
赵发政的农场按偷菜游戏的形式,将地分成10到15块,出租价格是每块地每年800元,如果种果树每棵100元每年。农场雇当地村民管理,租客闲时可以来打理劳作,也可请村民代种,收获季节来收菜果即可。“那几年偷菜游戏风靡全国,图新鲜来租地的市民络绎不绝。2009年,农场的地块全部租出,当年收益达30万元。”赵发政说,“开心农场”的高收益引来大家效仿。2009年前后,贵阳近郊建起几十家开心农场。2010年,花溪区政府还设了4个开心农场作为试点,发展农村生态旅游。
衰退期很快来临
“城区租客多在周末到菜地转一转,在农家乐吃顿饭,但来得次数多了,新鲜感也就少了。农场和偷菜游戏一样,从2011年初开始,开始走下坡路了。”赵发政说。
2011年初,阳光开心农场的租客开始下降。2012年,个人租客已下降到10人左右。为减少损失,赵法政开始发展企业客户,不少房开企业和家电企业前来租种,订单大,但租金低。现在农场有近一半地块出租,但个人租客面临绝迹。
日前,记者从贵阳城郊以及三县一市了解到,曾经受到热捧的开心农场,如今已悄悄退出了市场。花溪当年4个试点农场,现在也只剩一家。“我的农场还能经营下去,是因为从2011年开始发展蔬菜种植和生态禽类养殖,收益抵消了因租客减少带来的损失。”赵发政告诉记者。
跟风经济不可取
“真实版开心农场的兴衰,是跟风经济的典型案例。”贵州大学经济学院李老师说,上世纪90年代末,流行滑旱冰,后来玩的人少了,很多旱冰场破产。乌当区阿栗村的杨梅,2000年前后曾卖到每斤15元,后来小河、花溪等地跟风种植,供大于求,这几年每斤价格卖不到5元。
“真实版开心农场的生命力在于偷菜游戏流行,游戏热情一过,其延伸产业便失去了市场。跟风经济会造成资源浪费,这需要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指导和规划,给本地经济创造可持续的发展。”李老师说。
本报记者 杨颍博
(来源:贵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