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四川芦山4月23日电(记者 朱映涛)几辆满载救灾官兵的军用卡车缓缓驶过写有“红军村”三个大字的仿古门楼,周围很快聚拢起了群众。
23日下午,成都军区第13集团军某师“红一连”官兵开进了天全县仁义乡红军村,进村入户抗震救灾。
红军村原名程家村,长征时期红四方面军路过此地,驻扎了108天,播下革命的火种,红军村由此得名。
“看到你们最激动了。”94岁的王世珍老人闻讯赶来。老人当年曾经为进驻村里的红军做过饭,对人民军队充满感情。
“这次地震,我们村虽然只有4个人轻伤,但房屋100%受损,其中85%的房屋受损严重。村里1000多口人,只有老人和部分妇女儿童住进了帐篷,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要多搭帐篷,安置群众。”村支部书记王寿清向带队的13集团军副政委徐德清介绍灾情。
现地勘察过后,初步救灾方案形成。徐德清当即下令:“红军广场上帐篷搭建间距过大,必须重新布置,为后面搭建更多的帐篷腾出空间。”
连队官兵迅速行动,有的搬出帐篷内的床铺被褥,有的抬起帐篷重新安放。
天空中飘起了细雨,连长杜宣庆指挥战士们加快动作。
“连队是20日中午进入芦山县龙门乡的,今天上午接到命令来红军村救灾,怕乡亲们等得急,战士们啃了点干粮就赶过来了。”杜宣庆说,“‘红一连’创建于八一南昌起义,对革命老区的群众特别有感情。”
看着越来越多的村民和官兵一同干起了活,74岁的老党员程培贤激动地握住徐德清的手:“我们一起把它干好。”
拿着水杯、提着水瓶的孩子们拉着战士的衣角:“叔叔,请喝水。”道路一旁,几名妇女已经架起了大锅,为官兵们煮起了汤圆。
“明天村里就做一幅大标语,上面就写‘红军回来了’!”王寿清说。
一辆载着帐篷的车辆驶来,官兵们迅速卸下帐篷,在刚刚腾出的空地上搭建起来。
“今天是连队到村里的第一天,任务就是尽可能地为群众搭建帐篷。”徐德清说,“‘红一连’将根据群众的需求在村里驻扎下去,今后几天还将把救灾范围向周围三个乡辐射,特别要力争尽早为孩子们建好板房小学。”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