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二字至关重要。这意味着,不仅要有繁荣的经济,而且要解决发展中各种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促进社会和谐。只有“新四化”同步发展,才能既促进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又促进生产关系的更大进步,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工业化是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当前,我国和世界在总体上都处于工业化时代,工业化是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最强大的动力。我国要抓住历史机遇实现更好发展,就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这是解决所有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民生福利问题和国家安全问题的根本前提。
信息化是现代产业体系和即将到来的新产业革命时代的突出特征之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技术创新和组织创新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不仅将极大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将极大地拓展人类发展空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信息化,是我国顺应世界科技进步和新产业革命趋势、增强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和关键举措。
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是人类工业化进程中空间经济结构变迁最突出的历史性现象之一,即随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更趋向于集聚居住,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小康社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没有高质量的城镇化就不可能满足13亿人民对安居乐业的要求。城镇化与工业化如影随形。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理念,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新的生产生活方式依托。实现符合发展规律和我国国情的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
农业现代化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基础。在落后的传统农业基础上不可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只有彻底改变城镇和农村的二元经济结构状况,才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因而,应将工业化技术和生产方式运用于农业,使农业生产工业化和高科技化,并与现代工业及现代服务业贯通融合,这样才能从生产技术、产业组织和社会理念等方面全方位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
新型工业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前提,高度信息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新型城镇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趋势,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从根本上说,“新四化”同步推进,将有助于经济发展更平衡、更协调、更可持续;也可以促使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过程更透明、更公平,更能增强人民的幸福感。“新四化”同步推进,不仅能够推动经济发展,而且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制度创新。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