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珠桥旧模样背后的新变化--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海珠桥旧模样背后的新变化

2013年04月16日08:28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尽管海珠桥基本保持老样子,但桥梁承载能力将大大增强。资料图片

  昨日,海珠桥中跨两个节段连接处的720套铆钉全部安装完成,至此海珠桥合龙所有工序均已完成。在装完最后一个铆钉后,海珠桥危桥抢修工程设计单位负责人李华云接受了记者采访,介绍了海珠桥旧模样背后的新变化。他说,尽管海珠桥基本保持老样子,但桥梁承载能力将大大增强,车行桥上也将平稳很多,不会再出现之前“跳动”的现象。另外,海珠桥南北岸引桥下通车限高也由之前的3.2米、3.3米抬高至4.2米。

  ■现场特写

  720套铆钉全部安装完成

  工人将一个个烧得通红的铆钉用火钳夹起后,迅速用一个容器转移到了钢梁上的铆钉孔内。另外两名工人分工合作,用机械化的“钉锤”把铆钉打入钉孔。

  李华云表示,昨日海珠桥中跨两个节段连接处的720套铆钉全部安装完成。据介绍,整个海珠桥的钢结构中,需要铆钉近17万套,其中新铆钉有15.8万套,全桥铆钉的杆件钻孔数量在48万以上。铆钉技术对精确度的要求非常高,通过国外进口的三维数控钻床,所有钻孔精度均控制在0.4毫米以内。

  据了解,施工单位专门请了一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老铆钉师傅,对60个技术工人进行培训。安装铆钉时要趁热打铁,师傅先将每颗钢铆钉加热至1000℃高温,接着趁铆钉软化时用特制的钉锤将其打入对应的钉孔,锤打铆钉时必须用力均匀,否则铆头被锤打得不平整,钢杆件之间的连接就容易松动,整体钢桁架也不稳固。而通过对热铆传统工艺的创新,在海珠桥大修中施工单位采用了电磁感应技术,使铆接温度区域从传统的800—1200度精确到950—1050度,提高了钢结构的牢固程度。

  鉴于海珠桥的文化地位,施工单位从桥上拆下来的旧钢梁也不会随意丢弃,目前相关单位特意租了一个场地存放这些钢材。“未来这些旧钢材一部分将用来做成雕塑,我们初步打算在海珠广场恢复之前的模样后,将雕塑放在广场内供市民参观。另外一部分钢材则会送到博物馆展示,不过具体放在哪个博物馆现在还没有确定。”

  ——广州市建委主任侯永铨

  工程解读

  亮点1 桥墩“变胖”不影响通航

  海珠桥1933年建成之后,桥墩一直没有检测过。此次大修中,施工单位在桥墩周围安装了防水围堰,在无水的环境下对桥墩进行了全面探查,并对桥墩的基础结构做了分析判断。经过探查,施工方发现桥墩外面是铆接钢桶,几层钢板包裹着里面的混凝土。“这种结构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非常先进的。”李华云感叹,即使是80年后的今天,类似海珠桥桥墩的工艺仍然还在使用,丝毫没有落伍。

  不过经过80年河水的洗礼,海珠桥桥墩河床里的部分钢板已经被侵蚀,施工方在桥墩外面搭建了钢围堰,在无水的环境下对桥墩钢板进行修补,钢围堰河床以下的部分还将保留,相当于桥墩外又多了一层保护。

  李华云介绍,河床以下桥墩的直径从以前的9米增加到了现在的11米,经过层层加固和保护后,桥墩的使用寿命将大大增加。桥墩加固的部位在河床以下,不会对现有的通航、防洪等造成影响。

  亮点2 行车不再“跳动”

  海珠桥未修之前,能承受15吨的汽车,维修改造后主桥的通行活载提高至公路-Ⅱ级,能承受20吨的汽车通过。

  不过李华云也表示,虽然承载力增强了,但海珠桥毕竟“年事”已高,如果经常有超载车辆经过,还是有可能影响其寿命,他建议今后海珠桥要限制货车上桥。据了解,设计单位在大桥的两端预留了重量电子感应装置安装的条件,设备安装到位后,一旦有超载车辆驶过装置就会发出信号。

  另外,以前珠江上除海珠桥以外的其他桥梁的通航净高都是8.7米,而海珠桥的通航净高为8.4米,此次大修完成后,海珠桥主桥中通航孔净空由原来的8.4米抬高至8.7米。而海珠桥边跨抬高0.6米,提高了桥下机动车道的行车净高,跨滨江路和沿江路的桥下净空分别由3.2米、3.3米抬高至4.2米。

  此外,海珠桥桥面原来的立面线形为五段折线形纵坡,中跨为平坡,但南北边跨、南北引桥将整个桥面分成了5个折线斜坡,因此车辆经过时,经常能感觉到“跳动”。李华云介绍,维修加固时,施工单位对纵坡进行优化,使纵坡的坡长和坡率均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同时,主桥面预制板会放到钢梁上,并与钢梁连成整体,防止桥面滑移,而且桥面与钢梁共同受力,行车的平稳性会更好,可避免此前的行车“跳动”。

  亮点3 新技术防钢材腐蚀

  对于海珠桥这样一座钢结构的桥梁,钢筋的防腐显得尤为重要,除了改进排水减少钢筋腐蚀,这次在钢结构上刷上了环氧富锌漆,这种油漆也能明显改善钢筋的腐蚀状况。

  由于油漆中含有大量的锌,钢结构在受到腐蚀时,首先是油漆里的锌被腐蚀,这一层被腐蚀掉之后才会威胁油漆里包裹的钢筋。

  另外,海珠桥原结构采用一定间距设泄水孔直排的形式,桥上积水直接排入珠江,但多数泄水孔已堵塞,只能顺斜坡排水。由于中跨为平坡,因此,桥面排水困难,这对桥面,尤其是钢结构的腐蚀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维修加固时,桥面纵坡得到优化,中跨桥面设置了竖曲线,加大了桥梁横坡,改善了排水条件,行车道桥面雨水通过泄水管汇集到纵向排水管,集中从墩旁排放,这能够减少对桥面和钢解构的腐蚀。

  李华云介绍,因为采取了这些新的防护技术,海珠桥使用的质量钢材也优于此前的英国钢,其使用寿命比以前更有保障。

  另外,以往海珠桥钢结构进行检查时,需要在海珠桥底部搭个架子,才能使技术工人到桥底去检查。不但费时费力,还影响通航。这次维修加固工程后,施工方在海珠桥底的钢结构上搭建了轨道,安装了桥梁检修天车,该小车可以在桥底移动,需要检修时,工人可以到小车里对钢结构进行检查和维修。

  南方日报记者 刘怀宇 通讯员 成乡伟 孙卫农 刘飞强

(来源:南方日报)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