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彭延媛):2013年度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中国大奖赛14日在上海国际赛车场结束了正赛较量。法拉利车队的前世界冠军阿隆索以1小时36分26秒945的成绩夺冠,获得二、三名的依次是路特斯车队的莱科宁,以及梅赛德斯车队的汉密尔顿。转眼间,F1进入中国已经10年。10年中,F1的赛道上既没有出现中国的正式车手,更没有出现中国车队。
任何体育运动的发展,最重要的都是普及。10年F1,中国培养出了怎样的车迷呢?先来听听中国大奖赛现场的车迷都是怎么说的:
“记者:您成为F1车迷多少年了?”
“车迷一:好几年了,从舒马赫时代开始。”
“车迷二:2005年到现在多少年了?8年了。以前离得比较远,后来上大学到了南京,就近了。”
“车迷三:2006年开始,7年了吧!我是四川的,过来比较远。”
“车迷四:他什么都不知道,看谁排第一,他就支持谁。”
“车迷五:超好!我们就是来感受气氛的!不然你看,这边这么远,我们坐地铁天天赶过来,又热,又晒,各种食品和水都不是很多。所以,我们就是来感受气氛的。”
那么,中国究竟有多少赛车人口呢?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副主席万和平表示,他们没有做过类似统计,但可以用中国大奖赛近年来的入场观众人数做一个衡量。“去年F1中国站决赛日聚集了8万观众,可以查一下,这8万人中有多少人是自己买票来的。我接触过很多很喜欢F1的车迷,都是在10年前,十五到二十岁的时候接触了F1,现在都已经二、三十岁了。”
中国大奖赛决赛日入场观众的历史最高纪录是2004年第一届的15万,此后逐年下降,到2009年,由于比赛改期,人数跌到最低点,接着又开始逐年回升。这个曲线让赛事推广方——久事公司对观众未来的增长充满信心。而久事赛事市场总监杨亦斌指出,央视去年全年的F1比赛电视观众达到了7000万人次。
不过说来说去,对于F1,中国人还是观众,而不是真正的“玩家”。杨亦斌说:“我觉得,F1还不存在真正的中国元素,因为确实没有中国车队和中国车手。说点实际的东西,那就是我们还只能把F1做成一个大型活动和大型节庆,让它丰富我们这个社会的文化内涵。”
10年来,中国人在F1中证明了自己是热情的观众,是优秀的组织者,更是慷慨的投资人——F1中国大奖赛到目前为止的投资总额据说已经达到60亿元人民币左右。因此,先不要说未来的赢利前景,就如今的参与程度而言,也不会令中国社会满意。那么,中国需要F1吗?赛车专业杂志《F1速报》的主编叶飞认为,我们需要。“通过这样的平台,能够让世界和中国、和上海互相了解,引进这项赛事的目的就达到了。而10年的中国F1,这个基础目的已经实现,它的社会意义应该大于经济利益。对一个发展中的中国来说,需要一个平台向世界展示自己,这是F1最大的意义所在。”
万和平则认为, 作为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大国,F1值得中国去追求;但目前,它还不能算是“我们的运动”:“我认为,一级方程式这个运动非常好,因为它代表了汽车工业的前沿技术。F1是第一个使用能量回收系统的,也是最早开始使用混合动力的,明年,F1还将试验最高碳氢燃料使用率的小发动机。它是运动和工业的完美结合。不过现阶段,F1当中还没有太多中国元素,还很难说是‘我们的运动’。”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