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研究机构发布《农村绿皮书》 预测今年农村经济形势继续保持良好势头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蔺博):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3)》发布会”, 10日在北京举行。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今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比较好的势头会得到进一步延续。
2013年“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绿皮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司共同完成,内容涵盖了对2012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些主要指标和变化的描述,以及对2013年中国农业农村经济形势的展望和预测。
绿皮书指出,去年中国农产品全面增产,粮食实现了九连增。全国农村居民纯收入较快增长,增速连续第3年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此外,农村居民消费信心同步增强,消费水平不断提升,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绿皮书还显示,去年中国农村居民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39.3%,比2011年下降1.1个百分点,恩格尔系数首次降至40%以下。
绿皮书还特别指出,近10年来,由于畜牧业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加工对玉米需求的快速增加,玉米产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去年玉米总产量首次超过稻谷成为中国第一大粮食品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2013年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较好势头仍会进一步的延续。“我们根据科学的方法,再加上我们对国际、国内以及农业生产当中所面临的影响因素来看,2013年粮食生产我们估计在形势比较好的情况下有可能达到6亿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的态势有可能得到延续。我国已经对外承诺,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这就意味着农村的公共服务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农村的新型合作医疗,农村的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义务教育这样的公共服务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农民分享改革开放成果会进一步显现。展望2013年,农业农村的这种好的形势会延续。”
中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简称“三农”)问题,并且通过不断出台优惠政策和加大投入来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为了进一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在10日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国环保部生态司司长庄国泰就建议不断寻找新的增长点,拓展农业发展的空间。“一个是特种的种植养殖。现在是很多地区农村发家致富的重要增长点。第二个就是生态旅游,比如说农家乐,是农产品增值,实际上也是延长产业链。甚至有的跟养生结合起来。第三个就是(发展)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目前环保部也在推有机食品基地的建设。这个在国外占的大概是10%到15%左右,在我们国家只有3%左右,(所以)增长的空间还比较大。将来尤其在一些水源涵养地区,不可能大量使用化肥农药,就需要透过这种方式来支持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绿皮书指出,构建节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的新型的农业体系是2013年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中国政府今年也提出鼓励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农场这种新的经营模式。对此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表示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制,重点是培育新的经营主体。据了解,“一号文件”提出种田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是三个主体,特别是家庭农场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我给家庭农场定义了四句话,16个字:‘家庭经营,规模适度,一业为主,节约生产’。家庭农场前提是家庭经营,两到三个劳动力,全年365天基本上饱和生产,农忙季节雇一到两个人,不超过10天,适合两夫妇家庭农场经营的规模才叫规模适度。自己家庭的劳动力能够承受的了,不至于太忙也不至于太闲。收入主要靠家庭经营,比非农产业高1.5倍以内。一业为主,要么养猪,要么搞粮食,但是一个主业产品,收入的80%来自于某个产业。节约生产,资源配置的节约型的,是专业型的,是标准化的。农业资源禀赋条件适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不是跟各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叫因地制宜发展构筑形势。”
除了发展家庭农场,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方言女士表示,培育市场化的主体也是未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在发展合作经营组织上,我们一方面要培养家庭农场,同时我们还要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这些市场化的主体,这样的话,我们系统内的服务在发挥主战场的基础之上,我们再加一些市场化的产物,使农业的科学种田搞得更好,因为现代农业已经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城镇化和工业化,那么怎么样发展农业现代化,农业科技服务无疑是一个短板,我们只有把这个短板加长,推动农业现代化才有可能。”
此次发布的农村绿皮书还预测,未来20年,中国食物需求经历一个较快增长阶段后将趋于稳定。
(来源:国际在线专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