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甘孜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刘云:他有着一颗滚烫的爱民心--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四川省甘孜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刘云:他有着一颗滚烫的爱民心

2013年04月10日10:53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2013年4月10日,由中央宣传部、中共四川省委联合举办的“菊美多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图为四川省甘孜州广播电视台记者刘云作报告。新华网 陈竞超 摄

  2013年4月10日上午9时30分,由中央宣传部、中共四川省委联合举办的“菊美多吉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华网进行现场直播。[直播首页]

  [四川省甘孜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刘云]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刘云,是甘孜州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菊美多吉去世以后我参加了对他事迹的采访。追悼会的那天,细雨绵绵,农牧民开着拖拉机、骑马甚至徒步走了几十里山路,赶着来送他最后一程。老人们手摇转经筒默默地哭泣,场面催人泪下。我在想,一个年轻人的离去为什么让如此多的群众悲痛相送?在深入他工作过的三个乡采访之后,一个藏区基层干部的形象在我的脑海逐渐清晰起来。

  我们采访的第一站是扎拖乡,菊美多吉在那里工作了8年,从一个小伙子成长为党的基层领导干部。作为州电视台的记者,我们长期行走在雪域高原上。然而,扎拖乡的环境仍然让我体会到了一种严酷。这里是全县最艰苦的地方,距离县城70多公里,曲折的泥土路上,一边是陡峭的悬崖,一边是深深的河谷,沿途不时有标识提醒“注意前方飞石”,每一次走在这条路上我都会胆战心惊。当时正值旱季,车辆后面扬起漫天尘土。我想,如果是雨季,这泥泞山路的艰难可想而知。颠簸了两个半小时,才到达位于半山腰的扎拖乡。放眼望去,两三户、三五户藏式民居散落在高山峡谷间。我惊叹于生活在如此艰苦环境中的藏族同胞顽强的生命力,更是体会到像菊美多吉这些基层乡镇干部的艰苦和不易。

  菊美多吉调离扎拖乡已经五年了,可是当地干部和老乡说起他办过的好事仍然是历历在目,如数家珍。他在波罗塘村遭遇泥石流的时候,连续七天和村民在一起抢险救灾;他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修通了扎托村的通村路;他一家家地动员家长送孩子入学,将全乡的入学率从30%提高到了100%。我发现,乡亲们在讲述菊美多吉故事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说,这些年,共产党给我们盖新居,免费送孩子上学,给我们修路修桥,发放各种农牧补贴,办了太多太多的好事。我不由地感慨,正是菊美多吉这样的基层干部用自己的言行让老百姓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了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

 

  在菊美多吉工作过的龙灯乡,我们看到国道边上一片漂亮的藏式民居错落有致,老人在院子里晒着太阳,孩子在嬉戏,门前停着农用车、拖拉机。当地的干部说这是菊美多吉负责建设的全县第一个牧民定居示范点拉日村。村民们站在漂亮的新居前告诉记者:“为了让我们54户人家过上这样的定居生活,菊美乡长累坏了身子,操碎了心,早知道他有那么重的病,当时就不该给他添太多的麻烦。他是党的好干部啊!”

  采访中,我们走进了乡政府旁边一座红色藏房,80多岁的白多大爷瘫痪在床,围着毡子颤抖着嘴唇不停地向我们讲述,连翻译都插不上话。我只能听到一个又一个“菊美、菊美”的词语。从他的语速和激动的表情,能感受到他的一种深情。从乡干部的翻译中我了解到,菊美多吉在落实牧民定居的走访中,发现距离乡政府20多公里的草原深处,有两位无儿无女的老人。老大爷下身瘫痪,老大妈白内障失明。半截碎石墙,顶上一张破旧的毛毡就是他们的家,家里只有一匹马、一头牛和几件破烂的炊具。菊美多吉心酸地说,这是咱们乡最穷、条件最差的一家,我们一定得帮他!

  回去后他号召全乡干部捐款,申请民政救助。为了照顾好老人,作为五保户安排,菊美多吉用捐款和民政救助的钱在乡政府旁边找了这处藏房。搬家那天,菊美多吉喊上乡上几个年轻干部,做了一个简易担架,前面一头绑在马身上,后面一头大家抬着,把瘫痪的白多大爷放到担架上,把失明的大妈背在背上,走到有公路的地方才坐车。白多大爷说,这是他们活了80多岁第一次坐汽车。搬到新家后,大妈颤抖着双手抚摸着菊美的脸说:“我真想仔细地看看你的样子,一个有着菩萨心肠的好人的样子!”后来,在菊美多吉的帮助下,大妈到康定去做了白内障切除手术。重见光明后,大妈紧紧地拉着菊美的手说:“我能清楚地看到你的眼睛和眉毛了,你长得真像菩萨一样啊!你就是我心中的活菩萨!”翻译讲完后,白多大爷拉着我的手哽咽着将一句话重复了好几遍。“菊美乡长就是我们的救星啊!没有他,我们早就死在深山沟里了,哪里还有自己的房子,自己的家?哪里还有享受这样好生活的命?他是个好人啊!”

  菊美多吉生命的最后一年半在瓦日乡当乡长。乡干部告诉我,菊美多吉定点包村的时候,把办公室、卧室和食堂都安在了列瓦村的村民活动室。在这里我看到屋子里中间摆放着一排茶几,三面墙边摆放着一圈藏床,床上堆放着被子,村长说靠左边屋角的床是他的,对面是村支书的,那张铺蓝色垫子的就是菊美的。另一面墙边的书柜上堆放着书籍和一些锅碗。屋内的钢炉就是取暖、做饭的工具。我发现墙上的村务公开栏贴着一张2012年3月10日列瓦村综合整治工作的值班表,带班人员是菊美多吉;旁边贴着一张列瓦村共产党员爱心捐款名单,捐款金额由低到高排列着,最后一个名字“菊美多吉,100元”。

  在菊美多吉工作过的三个乡采访中,遇到的村民都说“有困难,找菊美。”当地的乡干部告诉我,菊美乡长经常给他们说:“在我们藏区工作比内地更不容易,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甚至隔条山沟话就不一样了,老百姓最怕到县上办事遇到语言障碍。我们乡干部要真正的当好‘公仆’,为群众跑腿办事。”在菊美多吉留下的三个笔记本里,我看到,一页页、一条条不但记录着乡上、村上工作中需要解决的大事难事,还记录着一户户村民遇到的实际困难,上面写着2月28号前办好单孜的户籍证明;4月15日,翁姆家里的孩子缺一本新华字典;5月16日,尧日村村支部的图书架上差两枚螺丝……

  翻看着菊美多吉的笔记本,我的心感动着,眼睛模糊了。一个粗犷的康巴汉子如此细如针尖的把群众的点滴困难记在了心上,带有多么真挚的深厚情怀。我明白了,那些会赶几十公里的山路来送他最后一程的农牧民,是怀着怎样的惜别和感激之情。

  在每次深入菊美多吉工作过的乡村采访中,我面前的乡干部、村干部对菊美多吉都由衷敬佩,都表示要向菊美多吉学习,像他那样热心、真心、贴心地为老百姓服务。这些党的基层干部,他们身着风尘仆仆的衣衫,被高原的阳光照射的黑红黑红的脸庞,让他们显得比内地的同龄人苍老了许多。我注意到,他们每个人的胸前都佩戴着一枚徽章,徽章上半部分是鲜红的党旗,下面是毛主席书写的“为人民服务”五个金字,那么的耀眼夺目!我想,那一枚枚徽章后面就是一颗颗忠诚于党、深爱人民的赤诚之心!这滚烫的心把党的温暖带进了高原牧区、深山农户,把广大群众的梦想一步步变成了现实!从眼前的身影中,我仿佛看到千千万万个菊美多吉,正带领着藏区人民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不懈奋斗着!谢谢大家!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