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在经历83年漫漫人生旅途后,毛泽东离人们而去,他没有把自己“还”给故乡韶山,但在1990年,他晚年用过的大部分物品又回到韶山故里。
让人感慨的物品
毛泽东晚年家居物品即1949年进入北京之后到1976年9月去世这27年间的家居物品,包括中南海的丰泽园、游泳池及其中的一切大小物件。它们最为完整、集中地反映了毛泽东相对稳定的家居生活和衣食住行的特点。
毛泽东家居物品突出地体现了毛泽东的个性、人格、品质。在日常生活中,毛泽东“顽固”地保持着农民的俭朴近乎吝啬,恋旧近乎成癖;他的菜谱简单,一辈子保留韶山特点——喜吃辣,还有诸如吃红烧肉,睡硬板床,穿布衣、布鞋,衣服打补丁……毛泽东家居物品中许多东西颇具代表性,如有73个补丁的睡衣、单腿眼镜、—边高—边低的木板床。
毛泽东过世后一年,1977年,毛主席纪念堂建成开放。中共中央办公厅曾清理出毛泽东用过的部分家居物品在纪念堂展出,但为期不长。后来,出于保护的目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将毛泽东的家居物品送往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980年12月,中南海丰泽园毛泽东故居内部开放,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便将所保管的毛泽东家居物品送还,一部分复原陈列在毛主席故居内,一部分保管在菊香书屋南房柜中。
中央警卫局对毛泽东的家居物品进行了大清理。中央警卫局首先想到的是把这些物品全部移交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但该馆库房有限,只能保存部分珍品。中央警卫局却希望能够有个全盘接收的地方,他们开始与韶山、延安、西柏坡联系。
1990年10月12日,两位韶山纪念馆的人打通了中南海的电话,提出想看看毛主席的家居物品。接电话的是湖南同乡、中央警卫局一大队六中队队长梅英明,他欣然答应。第二天中午,中央警卫局办公室主任贾振海接待了韶山的同志。
韶山来人表示:“毛主席用过的物品回到家乡韶山是最好的归宿。毛主席年轻时以日本人月性的诗赠给他的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伟人的身躯没有回到家乡,带有伟人印迹的家居物品理应回家!况且,韶山纪念馆是全国唯一一家全面展示毛主席生平业绩的博物馆,为了更好地把展览办好,我们也正需要这批文物。至于保存条件,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呈递报告,相信很快能够得到改善!”
贾振海说:“毛主席家居物品能否由韶山接收,还要由中办决定。”最后,毛泽东日常生活起居物品大部分移交到了韶山。
遗物归故里
1990年10月16日,中央警卫局正式向中共中央办公厅呈送公字[1990]第127号《关于将毛主席在中南海故居的部分家居物品移交湖南省韶山管理局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请示》。10月24日,中办同意。
得到中办的批示,韶山方面的人即着手准备接收,又从韶山调来一批人员参与其事,中央警卫局也召集各部门积极配合。丰泽园故居管理小组日夜清点,填写清单,拍摄照片。警卫局木工班3天里制作了13个大木箱,服务部送来250个纸箱,行政科提供了125公斤草绳、两大捆草袋,档案科腾出两个正在使用的木箱并送来一大袋泡沫塑料,甘家口印刷厂送来大量纸屑,广安门火车站欣然接受运输任务,并指定车站派出所保障安全。
11月6日,交接工作开始。毛泽东的家居物品从南房仓库被一一搬出来,警卫局一人看清单,两人逐件提物,一人介绍家居物品情况并录音。韶山方面的人则负责清点接收,填写装箱单,编号装箱,上锁,打封条,编号。
血脉流淌韶山冲
1990年11月23日,两个集装箱被吊运到开往湖南的火车上。几天后,毛泽东晚年的家居物品安全抵达韶山。
毛泽东晚年家居物品连同他的故居韶山冲上屋场,构成了毛泽东从出生到少年和青年时代,一直延续到晚年的家居物品的完整体系,韶山有了全国最大的毛泽东博物馆。
从1990年到2000年,经过长达十年的清点、整理和消毒等各项必需的保护流程及大量的对当事人、相关地点即这些物品的原生环境的采访、调查,现在,毛泽东的这些家居物品分门别类静静地躺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展厅与库房里,观众能从展出的1000余件物品中感受到一代伟人并不遥远。
这是一组统计资料:移交给韶山的毛泽东家居物品共64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20件,二级文物85件。
2008年,毛泽东115周年诞辰之际,一座高标准的文物库房和一座融现代与传统为一体的毛泽东文物馆建成对外开放。馆内《风范长存——毛泽东文物展》为基本陈列,陈列面积近2000平方米,生动再现了毛泽东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