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号6月首开航次 用5年时间开展试验性应用--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蛟龙”号6月首开航次 用5年时间开展试验性应用

2013年03月29日11: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资料图:2012年6月3日上午,“向阳红09”试验母船搭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从无锡江阴苏南国际码头起航,奔赴马里亚纳海沟区域执行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任务,挑战中国载人深潜历史的新纪录。中新社发 李一芳 摄

  中新网3月29日电 据国家海洋局网站消息,3月28日,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办公室主任金建才表示,“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将于今年6月~9月进行海试后首个航次——试验性应用航次,用5年左右时间开展试验性应用,完成其从海试向常态化业务运行的过渡。

  金建才透露,今年的试验性应用航次是“蛟龙”号海试成功后首个航次,其组织与技术难度不亚于海试。“蛟龙”号计划于6月初起航,在中国南海、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勘探区和富钴结壳资源申请区开展3个航段的作业,9月下旬返回国内。

  “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将继续借鉴海试成功的组织模式。其间,“蛟龙”号将紧密结合中国大洋资源调查需求,搭载不同工具,按照“安全第一、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初步选定在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资源勘探合同区(海底平原区)、富钴结壳资源申请区(海山区)和多金属硫化物勘探合同区(洋中脊区),开展海底观察、取样、拍摄、探测等高精度作业。多金属硫化物区将是工作的重点。

  “这些计划要根据前期备航情况,科学工程部门做出相关论证,再作出具体、详细的计划。”金建才说。

  此外,“蛟龙”号试验性应用航次将首次采用潜航员和科学家共同下潜的模式,载着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潜入深海,依据不同的任务,完成相应的作业。金建才表示,这种模式的操作规程不同于海试,需要相互配合,目前的制度还需要健全,科学家也需要培训。

  金建才称,“蛟龙”号海试成功后,没有直接投入常态化应用,而是开展试验性应用,这是因为当前的一些条件还不具备:为“蛟龙”号等深海高技术装备提供维护保障的国家深海基地还处于设计阶段;为“蛟龙”号提供支撑的工作母船尚未建造;“蛟龙”号部件国产化率仍待提高;“蛟龙”号水下作业工具包尚待进一步开发;支撑“蛟龙”号应用的专业化潜航员和操作维护队伍尚不健全;面向全国开放、共享的装备应用管理机制尚待建立等。

  金建才表示,为加快促进“蛟龙”号业务运行常态化,在开展试验性应用航次工作的同时,还将重点强化“蛟龙”号作业功能,加快提高备品备件国产化保障水平,推进科考所需作业工具包的开发应用;加快国家深海基地建设和工作母船建造步伐;加快选拔培训第二批潜航员,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维护操作队伍;加快应用机制建设,提高“蛟龙”号应用的综合效益。

(来源:中国新闻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