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合肥3月22日电(记者杨丁淼、徐海涛)“工程验收一拖半年,二十多家单位低效‘车轮战’……”安徽合肥一家地产公司的部门经理孙林从业近十年,在他眼中这已经是一种常态,但令孙林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因为自己和同行的几个投诉电话,这一“顽疾”竟然得到了改变。
安徽省合肥市政府最近专门修订了《合肥市建设工程竣工联合验收实施办法(试行)》,将原来有多个主体各自实施的工程竣工验收、核实、备案转变为集中统一的联合验收模式。
“申报材料减了一半,办理时限从104天缩减到8天,没想到‘12345’这么好使。”效率提高之快孙林颇感意外。
孙林口中的“12345”是2012年3月合肥市纪委开通的政府服务直通车统一管理平台,如今在开通一周年之际,行政人员也深切体会到“从投诉中学习”带来的改变。
和中国大多数投诉受理机构一样,“12345”开通之初的工作理念是“尽量减少和避免投诉”。
对此,合肥市监察局副局长唐明德说:“投诉何尝不是一种正能量?鼓励市民投诉,对政府来说是一个庞大的信息库,市民就是智囊。在这样的理念和相关监督机制的配合下,‘12345’开通一年来每起诉求都已全部办结,获得群众满意率98%的反馈。”
畅通投诉渠道,正面对待诉求,从群众的投诉中汲取智慧,已成为中国纪检部门行动的方向。
在江苏省南京市,当地纪委开通政务微博“钟山清风”以来,实时更新纪委的工作动态、服务信息以及行政督察情况,同时与市民进行互动、回应。
去年入秋,多位南京市民致电希望中山陵景区不要清扫落叶,让游客能够踩着落叶伴着沙沙声漫步。经纪委交办,景区选取阔叶植被最密集的明孝陵石象路等四条道路,只清理生活垃圾,不清扫落叶,让市民享受秋色每景,被称为投诉出来的“生态路”。
在山东、江西、河南等地,纪检部门为了鼓励群众投诉,还采取对某些投诉经查证属实并处理后,给予举报人现金奖励的“买投诉”“买监督”的措施。
安徽省知名社会学家王开玉表示,社会要发展必然产生矛盾,群众愿意投诉是对政府的信任,对群众投诉本不该闭目塞听,直面问题、解决问题并总结反思对政府而言是重要的学习机会。
“视投诉为正能量,并在解决和分析投诉的过程中探寻推动社会进步的源动力是一种可贵决策智慧。”王开玉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