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大城市严重“超载” 发展中小城镇成突围之道--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京津冀大城市严重“超载” 发展中小城镇成突围之道

2013年03月21日20:33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北京3月21日电(记者 王晓洁)近日出版的《京津冀发展报告(2013)——承载力测度与对策》显示,北京、天津的城市综合承载力已经突破极限,河北也逼近警戒线。专家指出,京津冀应借力区域一体化加快新城和中小城镇建设,以疏解大都市的承载压力。

  这份报告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联合京津冀三地学者共同完成。

  “水资源、生态、土地、交通设施是制约京津冀发展的短板。”报告的主编之一、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学院教授祝尔娟告诉记者。

  报告指出,2011年,北京、天津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119立方米和116立方米,远低于国际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重度缺水标准。河北省绝大部分地市行政区水资源也极为贫乏。

  北京、天津的生态承载能力也达到极限。以北京为例,2009年全市每日产生生活垃圾1.83万吨,但全市垃圾处理能力仅1.27万吨/日。

  据报告测算,京津冀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京津两市迁入人口规模的增加。京津冀地区能够承载的人口密度介于1023.97人/平方公里和1145.08人/平方公里之间,但是,北京市2011年的人口密度为1230人/平方公里,,天津市同年则为1134人/平方公里。

  就京津冀地区该如何探索突围之道,祝尔娟认为:“根本出路是增能、减压,一方面增强城市承载能力,通过科技进步、结构调整、优化布局等手段实现;另一方面则需要减轻城市承载压力,加大新城和中小城镇建设,让人们在中小城镇就可以享受好的生活保障,不必涌入大城市。”

  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合理控制规模,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要增强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这是中国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到合理控制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规模。

  今年1月,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也表示,要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城市副中心和新城建设,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合作,加快推进首都经济圈建设,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

  祝尔娟表示,推进京津冀的区域一体化将为加快新城和中小城镇建设注入动力。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提醒,中小城市和中小城镇应避免复制大城市的发展模式。

  “大城市和中小城市应该有不同的发展定位,大城市注重发展附加值较高的产业,比如科技、文化等;中小城市和城镇要结合当地特点发展特色产业。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工业生产带来效益比较快,一些地区的大城市、小城镇都要纷纷发展工业。”潘家华对此表示忧虑。

  潘家华同时提醒,大都市周边的中小城市和中小城镇应注重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能力的提升,对此,国家政策、法规需要予以一定支持;否则,区域一体化不仅不会疏解大城市的压力,反而有可能造成大城市人口的进一步聚集。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