聋哑人犯罪折射“无声世界”边缘化现象--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聋哑人犯罪折射“无声世界”边缘化现象

2013年03月15日15:54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合肥3月15日电(记者朱青 鲍晓菁)在安徽省北部蒙城县的一个小村庄里,李震(化名)夫妇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他们日思夜想失踪近两年的聋哑女儿李敏(化名)会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与他们相见。

  2011年夏,正当花季的女儿在向父母讨要了200元钱之后,踏上了“去同学家”的路,就再也没有消息。与此同时,在这个小县城里失踪的还有5名特教学校的聋哑学生。

  此后的近两年时间里,李敏的父母和其他失踪学生的家人一起,不断地寻找着自己的孩子。他们并不知道,全国各地还有一些聋哑孩子和李敏她们一样,被拐骗进入了扒窃犯罪团伙。

  3月中旬,公安部指挥安徽、四川、辽宁、湖南、山东、河南等全国21个省区市的警方开展了打击拐骗操纵聋哑人犯罪团伙集中行动,摧毁了61个拐骗操纵聋哑人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360名,解救被拐聋哑人70名,李敏正是在这次打击行动中被解救出的聋哑学生。

  专家指出,令人关注的除了拐骗组织聋哑人犯罪的巨大网络,还有其背后聋哑青少年“无声世界”的边缘化。这些走上迷途的聋哑青少年的对沟通与认同的渴望令人无法忽视,那些诱骗他们的“找工作”和“交朋友”的理由,让渴望融入社会的他们几乎无法抗拒。

  李敏是一个聪慧的女孩,爱好绘画,会做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在特教学校是一个活泼的学生。但她也很孤独,她的父母几乎不会任何手语,父亲忙碌、母亲不识字。她和许多同龄人一样,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但在她离开家之前,她去过最远的地方也不过是十几里路外的县城。

  据教育部发布的《201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中的数据,全国目前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767所,在校学生超过45万人。

  “很多聋哑人留在了犯罪组织中还因为他们在同类人中获得了认同感,他们与健全人难以沟通交流。”公安部刑事侦查局打拐办主任陈士渠说。

  聋哑学生往往更为单纯、难以与外界沟通,他们对像健全人一样工作的渴望,使他们成了犯罪团伙利用的工具。至今,还有几名李敏的同学尚无音讯,而李敏则在见到父母时仍然抗拒回家。

  陈士渠表示,拐骗、操纵聋哑人犯罪不仅侵害了聋哑人合法权益,也对群众的财产安全构成重大威胁。接下来,公安机关将借助各级反拐联席会议制度,加大与残联、教育等部门的联动协作力度,建立失踪被拐信息通报机制,加强预防拐卖宣传教育和救助工作,从源头上减少拐骗操纵聋哑人犯罪案件的发生。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