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山丹:劳务大县“包”出440个家庭农场--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甘肃山丹:劳务大县“包”出440个家庭农场

2013年03月13日10:55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走基层 听民声)

  新华网兰州3月13日电(记者聂建江 白丽萍)甘肃山丹县清泉镇双桥村有385户农民,1900亩地,村民李全国今年要一个人承包经营这所有的土地。这是双桥村的好消息,一开春,村民陆陆续续找李全国签了合同,各自谋划一年的出路。

  除了双桥村的地,李全国又在临近的村子包了300亩地,这些地连成一片,成了附近几个村子最大的“家庭农场”。

  山丹县是甘肃的劳务输出大县,全县9万农民,常年外出打工的就有6万人,“谁来种地”一度成了大问题。可像李全国这样种庄稼的能手却苦于地太少没法一展所长。

  没包地那会儿,李全国一家三口人只有3.2亩地,日子过得艰难。“一年到头忙,种地够吃粮”,李全国说,为了手头有点闲钱,他买了四轮拖拉机在乡村里拉活儿赚钱补贴家用。

  2008年土地流转政策开始实施后,李全国马上包了几百亩地,日子一下子宽裕了。2012年,李全国在双桥村包了1300亩土地,种洋葱和土豆,尽管洋葱行情不大好,可一年也收入了20多万元。这几年李全国的生活一年一个样:买了汽车,修了新房子,搞了个豪华装修,农场面积也年年扩大。

  包地让李全国日子好了,村民的日子也好了。十年前,双桥村农民钟兴德的儿子结婚后带着媳妇去新疆打工,两口子吃力地守着2.5亩地过日子,一亩地收入仅有600元。“想过把地撂了,可日子咋过?”钟兴德很为难。

  2009年,李全国提出要把钟兴德的地包过去,每亩地给550元租金,钟兴德二话不说就签了合同。现在每到农忙的时候,钟兴德在附近的家庭农场打工,一天60元,一年下来有6000元工资。

  双桥村385户人,地全包了出去,80户人留在村里为农场打工,剩下的人外出打工和经商,收入都比原来种地翻了好几倍。

  在山丹县农村,“包地”成了热词儿。总共有50万亩耕地的山丹县,已经有20万亩土地通过流转集中在一起,形成大大小小的家庭农场440个,其中千亩以上的大农场就有28个。

  “土地一包,农民的机会一下子多了,农村经济活了起来。”山丹县农村经营管理局局长李凤武说,山丹县有2.6万农民出租了土地,进入建筑、旅游和餐饮等行业。同时,“家庭农场”效益明显,不少外出打工的农民带资金回乡,在土地上创业。

  李凤武说,“农民创业”成了这个劳务大县的新现象。目前,山丹县以农民为主的创业型私营企业有178家,注册资金超过了2亿元。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