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纳入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也将于今年出台,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规划建设西部地区新的经济隆起带……聊城成为国家和省重大区域战略叠加区,发展空间空前广阔。
面对新的历史性机遇,聊城该如何把握?聊城市提前谋划,从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环境塑造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做好与国家和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对接工作,培植自身发展优势,集聚起跨越发展的正能量。
产业对接,抢抓发展先机
粮食总产实现“十连增”,瓜菜菌总产保持全省第一;工业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五大民营特色产业和50户骨干龙头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增长18%、20%、27%和23%……产业实力的提升,为聊城融入国家和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提供了良好条件。
和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对接,首先是产业上的对接。近年来,聊城市借鉴工业发展的理念抓农业,深入实施农业产业调整振兴计划,把农业发展具体化、项目化、数量化,推动了农业提档升级,在中原经济区内有了一定的发展优势。而在工业方面,着力培植千亿产业,“3+4”千亿产业园累计完成公共设施投资150亿元,工业投资840亿元,成为山东西部重要的新兴工业城市。
为在区域发展中争取更好的产业分工,今后聊城市将以聊城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为龙头,加快规划建设与之相配套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体系、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体系等,构建现代农业的大框架。大力发展战略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进一步凸显产业竞争优势。
城市建设,提升承载能力
一座城市的承载力,是吸引投资者和各类人才的重要因素。为更好地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聊城市围绕打造“双百”大城市的目标,每年抓好20个城建重点项目建设,全面加快中心城区建设步伐。仅2012年, 20个城建重点项目就完成投资102亿元,增长45.7%。而通过主次干道建设拓宽、供热供气扩容改造等,城市宜居水平得到提升。
2013年,山东省将出台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为争取更好的产业分工和角色定位,聊城市将继续高水平抓好中心城区的规划建设,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对外来投资者和高端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同时,加快构建以市城区为中心、茌平和东阿为支点的“大三角”地带,主动承接济南辐射。
环境塑造,打造创新高地
为培育长远发展的核心竞争优势,聊城市于2009年启动了九州国际高科园的规划建设。目前,入园项目共13个,合同签约额33.43亿元。预计项目全部建成达产后,年产值将达到20亿元。
要更好地融入中原经济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首先要营造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环境,吸引各类创新创业人才“为我所用”。近年来,聊城市启动实施了西安交大(聊城)科技园、九州国际高科园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鼓励企业争创各级技术研发中心,为各类人才施展才能搭建平台。同时实施了“533高端人才引进计划”,抓好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工作,聊城市上下形成了重视人才、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为吸引更多高端创新人才来聊发展,今后聊城市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如支持企业创新平台建设,组织开展科技合作洽谈活动,抓好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智示范基地建设和“533”高端人才引进等,依靠创新提升聊城的对外吸引力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