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昆明2月20日电(马骞)继前三年连续干旱后,云南部分地区2013年旱象初现。记者20日从云南省农业厅了解到,截至2月18日,云南省田作物因旱受灾面积达440.8万亩,成灾188.6万亩、绝收42.2万亩,预计全省因旱灾造成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
2012年11月以来,云南省125个气象站点仅有22%的站点为正常年型,78%的站点为偏少~极少年型。加之2月上旬以来,全省旬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偏高3.0℃。云南省大部地区无降水,温度偏高突出,日照充足,加剧了水分蒸发及土壤失墒,大理、楚雄、保山、玉溪、曲靖等州市旱情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对当前在田农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
数据统计显示,全省粮食作物因旱受灾232.1万亩,成灾106.4万亩,绝收26.9万亩。经济作物和林果因旱受灾达208.7万亩,成灾82.2万亩,绝收15.3万亩。其中,小麦受灾76.7万亩,豆类受灾62.2万亩,蔬菜受灾48.4万亩,茶叶受灾14.6万亩,咖啡受灾7.8万亩。
据了解,云南当前受灾、成灾面积比2012年同期分别减少171.2万亩和46.4万亩;但绝收面积比2012年同期多了9.4万亩,预计全省因旱灾造成种植业直接经济损失近10亿元。其中,以大理、楚雄、保山、玉溪、曲靖等5个州市受灾较重。
灾情发生后,云南各地农业部门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相应的防灾抗灾和救灾工作。截至目前,农业厅先后派出4个工作组,深入受灾较重的地区,察看、核实灾情,指导各地采取有针对性的抗灾救灾措施,因地因作物加强抗旱保苗,最大限度抑制旱情的不利影响,挽回灾害造成的损失。如楚雄州推广抗旱力强超级稻种,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抓住节令抢灾双季稻,丽江永胜县落实科技措施保增粮。
农业厅相关官员表示,对已进入收获期的蔬菜、冬早玉米等作物,应及时组织收获,节约用水;对因干旱造成绝收的地块,及时补栽补种早春玉米、早春马铃薯、早春蔬菜等短平快作物,最大限度减少损失、增加收入;而对水源条件差的山区、半山区,应备足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抗旱种子,及早做好集中育苗和营养袋育苗准备工作。(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