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春节,以“80后”为开端的独生子女一代在这样的日子里,难免为亲戚少,过年没有热闹味而寡淡。但在传统年文化的影响下,也有不少独生子女开始主动寻找亲情。
亲戚渐少独生子女的“孤寂”年
“今年春节,就走了两天亲戚,一天是舅舅家,一天是干爹家。剩下的时间,都是与同学、朋友打牌、唱歌中消磨的。”身为独子的钟全平说,“小时候跟着爷爷、奶奶要走亲戚,十天半个月都走不完,现在过年,总觉得冷清。”
在浙江的春节走亲戚风俗中,往往只有各自成家的亲兄弟姐妹间才会在春节走动,而下一代的表亲、堂亲往往会随着上一辈的过世而不再成为“春节必走”的亲戚。
钟全平的春节是“亲情稀缺”,已成为“80后”独生子女的共同感受。同辈的表亲、堂亲都已成家立业,也就是父母一辈在亲兄弟姐妹间走亲戚时,才有了亲情团聚。
比钟全平更难得走亲戚的是作为独生子二代的小歆苏。今年6岁的她,也就在初一那天到外婆家做了一天客。叔父伯父、姨妈姑妈,这些曾经春节必走的亲戚,在小歆苏这里,一个都没有。
小歆苏的父亲蔡涛感慨,再过一代,就连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哥表姐表妹表弟都没有了。到那时候,我女儿的下一代除了父母,爷爷奶奶,还会有什么亲戚呢?大家庭的热闹,恐怕不会出现了!
“协商制”过年商量出的“皆大欢喜”
按照农村风俗,过年时,除夕和正月初一两天都要求出嫁的女儿在男方家过。正月初二,女婿才会带着媳妇,到女方家拜年,包括跟女方娘家其他兄弟姐妹们相聚。
记者在江苏盐城、南通等地发现,当地农村这样的规矩正在淡去。
盐城市新街镇新街村的村民崔小玲说,她家的独生儿子今年从除夕一直到年初二都在丈人家过,年初三才回家。她说,因为儿媳妇是独生女,老让她父母两个人孤单过年也不好,所以跟女方娘家一商量,改成轮流制,今年在女方家过,第二年就到男方家过。
南通市柴湾镇的钱红纬今年过年也与往年完全不同。她去年刚刚结婚,儿子才几个月大。今年,她把自己父母带到了婆婆家过年。钱红纬说,两家老人都想看看孙子(外孙),大家在一起热热闹闹,在哪里过都很开心。
旁亲不再“远” 寻出来的亲情味
正月初三,已全家搬到上海的叶林风开了2个多小时的车,专门赶回浙江老家参加堂侄女的婚礼。这在村里的老人看来,叶林风的这份亲情已有些超出常理,毕竟不是自己的亲侄女。
“我是独生子,哪来什么亲侄女,这堂侄女也就当亲侄女看待。堂哥也是独生子,所以就把我这堂兄看的像亲兄弟一般了。”叶林风说,“上一辈兄弟姐妹多,对堂亲、表亲间的亲情看的自然淡些,但到了我这样的独生子女,还真的格处重视这种旁亲。”
有着相同看法的不止是叶林风,今天春节,不少独生子女为参加表弟、堂妹等旁亲的婚礼而专程远道回乡。
朱毅介绍,为参加堂弟的婚礼,他从北京坐飞机回浙江来。来之前,父母与他还为此产生了一点小矛盾,“妈妈觉得堂弟这样的旁亲没有必要花几千块钱机票赶回浙江参加,把红包电汇到就可以了。可我还是坚持要参加,血缘上是没有亲兄弟亲,但相信只要付出了,亲情上就会越来越浓。”
“中国的传统风俗,往往以血缘的远近来确定亲情的疏密。但在独生子女政策实行30多年的今天,这样的风俗显然是正被独生子女们所抛弃。”兰州大学社会学教授陈文江认为,“都说独生子女有自私自利、亲情淡薄的特点,但随着他们长大成人,在春节这样的日子,中国文化正潜移默化地让他们自觉去寻找亲情。”
“中国社会重视亲情,也正因此,春节才格外受到重视。独生子女寻找亲情,现在还仅是开端,将会表现得越来越明显。寻找亲情,也正是独生子女们自觉深化‘社会化’的行动。”(叶超 杨绍功 朱迅垚)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