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重庆市首个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服务团在巴南区接龙镇成立,巴南区200余名大学生村官加入了该服务团。
即日起至春节,这些大学生村官将围绕“我陪孤残过春节”主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走进巴南区的空巢老人、残疾人家中,送年货、贴春联、做家务,并看望农村留守儿童和孤儿,为他们送去新春的祝福。
志愿者来了,蒋明书家里的年味变得浓厚起来
昨天是农历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
因为大女儿决定留在广州,接龙镇桂兴村的蒋明书原来以为,今年春节就他和老伴冷冷清清地过了,没想到昨天家里却来了一群带红帽子的年轻志愿者。他们提着米、油、汤圆粉等年货以及从镇上买来的新鲜蔬菜和猪肉,走进她家。
蒋明书家的厨房是土坯房,光线有些昏暗,灶台上没啥东西。“过年就我们老两口在,我腿脚也不利索,本来都不准备办年货了。”看着手提大包小包的志愿者,蒋明书显得很高兴。
蒋明书今年59岁,30多年前因患风湿病导致股骨坏死,现在走路需要依靠两只拐杖。她的大女儿在广州打工,二女儿嫁到了丰都,家里常年就是她和老伴两个人。
“嬢嬢,我们中午吃饺子要不要得?”来自界石镇的大学生村官黄娟问。
“要得,要得。”蒋明书高兴地说。
临近中午,志愿者开始围着桌子包饺子。“饺子皮和猪肉馅都是从镇上买来的,但一定要到家里包,这样才有过年的味道。”黄娟说。
屋里屋外,有的志愿者打扫卫生,有的挑水劈柴,有的爬上屋顶,帮蒋明书修补漏水的房屋。
“厨房屋顶漏了,嬢嬢腿脚不方便,我们帮她修。”接龙镇大学生村官王晶曾多次走访蒋明书家。在王晶号召下,几个志愿者搭着梯子爬上屋顶,抬起瓦片边缘,用撬杆小心撬下钉子,取下旧瓦片,再叠上新瓦片。
当热腾腾的饺子出锅时,蒋明书家的厨房也变得亮堂许多,大门前还贴上了春联、挂上了寓意红红火火的灯笼,家里的年味一下就浓厚起来。
一群年轻人陪着蒋明书夫妇在农家院坝前吃了一顿热热闹闹的年饭。临走,志愿者还和蒋明书约定,要“常回家看看”。
“希望这些红帽子年轻人多到我家来耍”
60岁的桂兴村村民文禄昭很喜欢志愿者送来的年货。
“挂面、白糖、汤圆粉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家过年必备的。”文禄昭家有6口人。一家人除了女婿在接龙镇打零工外,全部靠务农作为主要收入。上初二的外孙患支气管炎多年,文禄昭一家人本就不多的收入还要用一部分给孩子治病。
“新的一年,希望全家人都健健康康,希望这些红帽子年轻人多到我家来耍哟。”看着忙里忙外打扫的志愿者,文禄昭笑呵呵地说。
院坝里,来自南彭街道的大学生村官贺真真正跑进跑出找衣架。
“我洗了一大盆衣服,刚挂了两件就找不到衣架了。”贺真真说,“小年”这天,是中国民间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这天到村民家为他们打扫清洁,显得很有意义。“参加这样的志愿活动,看起来是我陪孤残过春节,实际上他们也在陪我,这么多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很温暖。”
接龙镇的大学生村官张泷来自四川富顺。“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现在工作也在农村。”张泷说,他了解孤老、孤儿和残疾人的困难,过年过节无人陪伴就是他们一年到头心里最难受的时候。留在这里和他们一起过年,给他们带去温暖,也是当代大学生村官应尽之责。
7个志愿服务分队长期为村民服务
在“我陪孤残过春节”主题之外,昨天,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服务团还组建了助耕支农、留守儿童帮扶、空巢老人帮扶、农业技术推广、文化活动、法律援助、突发事件应急等7个志愿服务分队。
据服务团团长杨庆华介绍,志愿者将长期围绕农村,以服务社会、服务群众为主线开展活动。
杨庆华介绍,即日起至春节前夕,志愿者将以分队或镇街组织形式,走进巴南全区各个镇街开展志愿服务。同时,部分村官还将邀请结对孤儿、留守儿童到自己家过年。春节过后,服务团还将深入村民家中,帮忙春耕。
昨天,在大学生村官志愿者成立仪式上,志愿者代表杨讯向全国30万大学生村官发出倡议,号召全国大学生村官积极行动起来,用真情、真爱、真心,关注、关心、关爱孤儿、孤寡老人和残疾人,让他们都过上一个快乐、祥和、节俭、喜庆的春节。
(来源:中国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