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旅客服务协调会商机制启动--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旅客服务协调会商机制启动

2013年02月01日16:56    来源:中国政府网    手机看新闻

  1月29日清晨,北京地区被大雾笼罩,首都机场及时启动大面积航班延误旅客服务协调会商机制,这是全国首家机场建立大面积航班延误旅客服务协调会商机制以来第一次实战练兵。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在现场指导工作时要求各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责任,细化流程,对待旅客要像对待亲人一样,进一步做好旅客服务工作。

  夏兴华指出,发生航班大面积延误后,要重点做好三个机制,一是航班大面积延误后航班起飞的二次放行机制;二是大面积航班延误候机楼内旅客服务协调机制;三是面向社会公众和旅客的航班延误信息发布机制。首都机场旅客服务协调会商机制的首次运行是一个良好开端,起到了行业示范作用。该机制的启动有利于大面积航班延误下候机楼内旅客服务和处置工作的开展,有利于协调解决各航空公司在大面积航班延误下信息不统一、服务标准、补偿标准不一致而造成的问题。为更好地发挥首都机场旅客服务协调会商机制的作用,夏兴华提出四点要求:一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关注民生、执政为民的高度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意义;二要领导高度重视,多一份感情、多一份责任,用感情和激情做好这项工作,对待旅客要像对待家人和亲人一样。要明确各自责任,把预案做实,并将各项工作真正落实到位;三要密切关注现场秩序和动态,发生大面积航班延误时一定要有领导现场指挥协调。各单位要统一认识、统一行动、统一标准。要用好该机制,督促各航空公司总部对北京的分、子公司充分授权;四要把主体责任和监督协调责任分开。航班延误处置的主体责任在航空公司,该机制主要起协调作用,管理局则重在监督指导。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机制,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据了解,建立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旅客服务协调会商机制的构想于2012年“7?21”特大暴雨首都机场保障总结会议上提出,并在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及首都机场各驻场单位的努力下建立。机制分预警、运作、升级三个阶段。1月29日该机制首次启动后,民航局运行监控中心、民航华北地区管理局主要领导现场督导,首都机场、国航、东航、南航、海航、首都机场公安分局等首都机场旅客服务促进会成员单位参加了协调会商。

  1月29日是春运第三天,首都机场清晨能见度从400米最低降至150米,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旅客服务协调会商机制于早7:00发布了预警信息,7:20服务协调会商机制转入运作状态,各成员单位派出人员赶赴T3航站楼协调会商室,首都机场股份公司主要领导在现场协调指挥。机制启动后,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对进出港航班、服务等事项进行协调,每半小时报送一次信息,及时为旅客提供热水、餐食等服务,送三位旅客到急救中心进行救护。截止11:00,国航、东航、南航、海航四家公司计划出港航班190架次,实际出港139架次,73%的航班出港完毕,大大减少了候机楼旅客滞留现象。13:30,现场服务工作逐步转入常态,旅客服务协调会商机制解除。

  据介绍,未来,完善首都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旅客服务协调会商机制要朝三个方向努力:一是进一步明确机制启动后的工作程序和工作流程;二是设计机制的评价体系、每半小时通报一次信息的具体内容以及统一的服务标准;三是加强目前首都机场已建立的运行协调管理委员委、旅客服务促进委员会、新闻宣传委员会三个机制的整体联动,实现信息共享。

(来源:中国政府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