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六起,北京100余万中小学生将迎来快乐寒假。中考、高考学生们的寒假该如何度过?高中非毕业年级的学生们如何利用寒假查漏补缺,实现进一步提高?针对各学段学生寒假学习的不同特点,学而思培优的老师们给出了他们的建议。
初三制订计划分科突破
近日,备受关注的中考《考试说明》已正式发布,作为考生复习的重要参照,这本《考试说明》也将是他们制订寒假复习计划一个重要的依据。
学而思东学堂田雅宁老师建议,以语文学科为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最后一题重点考查阅读的综合能力,包括筛选和提取信息、句子赏析、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生们可集中精力多练习中考阅读三大文体的高难题目。同时,针对写作时缺乏素材,难出新意的问题,可利用寒假集中精力创作或修改几篇作文,结合近年来的一模、二模作文题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
英语学科的复习强调持续性。学而思乐加乐英语张澄老师建议,学生可坚持每天一篇完形填空和两篇阅读理解训练(成绩好的学生可适当拔高难度);每周一篇英语作文;每周保持至少4小时的听力训练量,适当可以看一两部英文电影等。
针对化学复习,学而思培优费新斌老师介绍,学生可在寒假中重点攻克酸碱盐的知识,酸碱盐是初中化学的守关之战,在中考中约占35分,各类题型中都会考查。
物理杨龙腾老师和数学施佳辰老师建议,学生可从这两门学科占中考比重最大的知识点入手,如物理的力学模块和电学模块,数学的几何、代数和代几综合三大板块,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的知识梳理,回顾和总结。
高一、高二抓住时机提升成绩
对于高一和高二的学生,这个寒假将是一个实现自我提升的重要节点。
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的吴承峰老师介绍,上高中以来,很多高一学生反映了一个同样的问题:“作业做不完,考试时间不够用”。这样的反映很正常,学生们要做的是解决如何提高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和做题速度,在做题的同时学会“举一反三”。同时,还应学会合理分配各科时间,切勿偏科。对于文理选择一定要理性,切忌随大流儿,单看成绩。未来的职业规划才是选择关键。高一学生在寒假放松之余一定不要忘记简单的预习,毕竟高中的学习才真正拉开序幕。
高二是学生成绩的分水岭,是承上启下的一年。到了高二,各科知识开始加深,学生间的差距逐渐拉大。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的宋保民老师认为,高二学生应重视寒假,将之作为自己冲刺提高的一个关键期。他建议学生,首先在寒假中做好预习,提前了解下学期的重难点知识,做好有备无患。第二,利用寒假做好复习。认真看看教材和以前的笔记,重温以前做错的试题,巩固知识。第三,从心态上重视高二。宋老师说,高二不应是同学们放松的时期,而更应该是加倍努力的时期,态度决定一切。从这个寒假开始,学生们要收拾心情,调整心态,安排好娱乐与学习的时间,将学习放在第一位,为高三最后的冲刺打下坚实基础。
高三抓住关键实现突破
每年的寒假,都是高三学生的分水岭,一模“黑马”的出现,也往往源自寒假的调整。
寒假过后,高考生即将迎来二轮复习。经过了一轮复习后,考生基本上形成了初步知识体系,也积累了一定的考试经验和解题经验。同时,也存在遇到难度稍高的题目时容易出现思路不清、思维混乱、解题不规范等现象。针对高三寒假的复习,学而思高考研究中心的崔用亮老师给出了以下建议:
首先,二轮复习不是一轮复习简单的重复。一轮复习注重对基础知识点和基础概念的总结,二轮复习则侧重对知识点之间的综合串联,侧重于思维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学生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形成各科相应的思维方法和解题能力。一轮复习历时近半年,二轮复习历时近两个月,期间还需要弄清楚各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技巧,可见复习量之大,内容之多。
其次,二轮复习是形成高考思维体系最关键的阶段。因此,进入二轮复习就是进入了高考时间。在二轮复习阶段应多做综合题,熟悉高考思维,同时多做历年真题(北京真题最后做,有利于对二轮复习的检验)。多做自检自查工作,对于一轮复习没有弄扎实的环节,一定要尽快找时间弥补。
最后,考生一定要有时间观念,当进入二轮复习阶段,在相应的时间做什么样的事情,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一定要心中有数。
本报记者张灵
(来源:京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