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宁1月21日电(记者庞革平 谢建伟)1月21日上午,政协第十一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广西人民会堂开幕。记者发现,在今年的广西“两会”上,代表委员有“三多”:事前调查研究多,关注基层问题多,聚焦民生领域多。
“我花了半年多时间进行调研,可以说硕果累累。今天带来了7个方面的建议。”来自贵港市代表团的黄定寿代表自豪地说。像黄定寿代表一样,为了向“两会”提交高质量的议案和提案,代表委员们事前大多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
为了摸清广西青少年社会教育现状,2012年9月至11月,共青团广西区委组织代表委员先后来到南宁、柳州、桂林河池等地就中小学和青少年活动场所问题开展专题调研。
调研结果显示,各类公共场馆、青少年宫和校外培训班等是青少年社会教育的主要平台,但广西总体上存在资源不足、经费缺乏、设备老化、师资短缺、活动内容形式单一乏味、缺乏创新等问题,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社会教育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与调研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通过调研,他们与青少年零距离接触,听到了最真实的呼声。据广西人大代表、共青团广西区委书记白松涛介绍,他们要在今年两会期间向政府提出关于加强广西社会教育基础工作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发展的建议。建议的具体内容将包括在有条件的各个社区、乡村建立起青少年活动场所;平衡城乡资源,更多关注留守、流动青少年;让更多专业老师服务于青少年的社会教育等方面。
今年,代表委员们关注基层问题的特别多。他们把基层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履职的重点,就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加强农村危房改造、红水河水资源保护等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意见和建议。
分别当过乡镇、县、市人大代表的王德林可谓“经验丰富”。今年他首次担任自治区人大代表。他说:“我感到压力越来越大,所以花了很多的时间、精力去走访、调研。希望真正能把基层的声音带到大会上来,把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难点反映上去。”
贵港市代表黄定寿说,今年,他带来了7个建议,三个关于养殖方面,两个关于教育方面,还有一个是关于城镇建设方面的。“这些建议都是老百姓的心声,我希望通过‘两会’让大家听听这些声音。”
得益于政协委员提出的提案和建议,广西加大了农村危房改造、加快国有工矿和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力度,32万户家庭用公积金贷款圆了住房梦;政府去年在产业扶贫方面共投入财政专项资金1.2亿多元,建成产业化扶贫种养示范工程25个,惠及4万余贫困农户……
在今年的广西“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还将更多的目光聚焦于民生领域,一份份议案和提案都彰显出代表委员们的满腔热血和拳拳爱心。从今天开始,广西“两会”现场还开通热线电话,认真倾听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据广西政协副主席黄格胜介绍,5年来,自治区政协共征集社情民意信息3268条,督办失地农民安置等50多件重点提案,被采纳的免费婚检提案使全区婚检率由2009年的14.34%提高到目前的96.99%……广西政协还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共筹集捐款1亿多元,向230所学校捐赠价值1600多万元的书籍,资助、奖励学生5600多人次,改善了56所学校办学条件。
黄格胜说,自治区政协还就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问题开展调研向中央提出意见建议,使广西片区由最初的29个县调整为35个县。5年间,自治区政协积极组织无党派人士界委员考察中越边境居民生产生活情况。目前中央给广西下拨的17.8亿元扶贫专项款已全部到位,直接惠及边境8个市县320万群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