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清正廉洁成为最强音 ——三门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纪事--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让清正廉洁成为最强音 ——三门峡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纪事

2013年01月16日08:18    来源: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    手机看新闻

  作为河南省最西部的省辖市,三门峡近年来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引人注目。在社会经济和谐发展的交响乐中,清正廉洁成为最强音。

  “工作思路新,工作落实实。”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尹晋华近期多次作出批示,高度评价三门峡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做得好。

  “班长”示廉

  廉政建设重在“上梁”、重在“一把手”。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市委书记杨树平引用西周初期发生在三门峡的关于召公“听讼甘棠之下,周人思之,不伐其树”的故事,给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把手”上廉政党课。

  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对党风廉政建设各环节全程参与、全面负责。针对“一把手”权力大、廉政风险点多的实际,三门峡通过科学界定权力、公开权力运行、规范决策程序、强化履责监管、抓好预警防控等措施,初步建立起“一把手”廉政风险防控制度体系,切实推进“一把手”廉洁从政、规范用权。

  该市纪检监察机关针对全市党政机关“一把手”推出系列“廉政套餐”,根据新形势不断增添新元素,带来了清新的廉政之风。

  三门峡各级各部门“一把手”做客电视台,就反腐倡廉建设、从政道德体会等各抒己见,并在《三门峡日报》发表廉政建设文章。2012年10月11日,在“尚德促廉保纯洁”电视专家访谈节目中,专家学者一致认为,这种形式把党内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促进了党政主要负责人带头引领作用的发挥。

  “班长”示廉正由理念逐渐演变成自觉行动。党政一把手行得正、走得直,干部群众敬重;党政一把手率先垂范,上行下效,形成良好风气。

  净心养廉

  三门峡市多层次、分岗位、宽领域的廉政教育,汇成了反腐倡廉的宏大旋律。

  警示教育注重接近性。三门峡近年发生了几起县级和市(厅)级干部腐败案件。市委在深感痛心惋惜的同时,敢于正视面对,态度鲜明:不回避,不遮羞,不护短。时常用身边的典型案例教育身边人,向党员干部敲响警钟。2012年,全市共有235批5万余人次接受警示教育。

  关爱教育突出“暖色调”。在全省率先开展从政道德教育活动,突出“为政尚德,以德促廉,永葆纯洁”主题,让党员干部接受精神道德层面的洗礼。4次邀请有关部门领导和专家学者为全市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作廉政报告。各级各部门高规格、大规模举办“崤函清风”廉政大讲堂800余场次。廉政大讲堂在城乡“遍地开花”,成为党员干部以德养廉新载体。

  文化教育根植廉政理念。三门峡整合资源,组团发展廉政教育基地,突出“勤政为民”、“修德养廉”、“革命传统”主题,在全市建成以甘棠苑、函谷关修德养廉馆、刘少奇旧居为重点,横向各异、纵向互补的廉政教育基地体系,倾力打造地域特色浓郁的“崤函清风”品牌。将反腐倡廉教育与民俗文化相结合,举办多届全国廉政诗词楹联和剪纸艺术大赛,彰显了地域廉政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肃纪督廉

  三门峡市纪检监察机关整风肃纪,持续抓监督检查,为经济社会发展“清障拓路”。

  让监督常态化。在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督廉、述廉、评廉”活动。全市1116名县级领导干部把“一岗双责”和个人收入、住房等情况面对面说给群众听,干部职工、社会人士现场质询、评议,对评议差的干部实行党风廉政建设“一票否决”。派出10个巡查督廉组,对单位和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共查找具体问题499个,对轻微性、苗头性问题督促整改,对涉嫌违纪问题组织调查处理。“三廉”活动让群众想监督、敢监督、真监督、能监督,实现了对党员干部监督的常态化。

  评议动真格。从2012年4月开始,集中开展“治理庸懒散软、加强政风行风建设”专项活动。2500名各方代表通过投票确定30个政府职能部门和公共服务行业为重点评议单位。当年12月17日至27日,该市对30个重点评议单位开展电视公开评议,现场群众与场外群众就有关问题和被评议单位进行互动提问或提出建议,被评议单位主要负责人作出回答,相关专家进行点评。评议动真格、群众真参与、媒体真监督,使一些单位领导“慢不得”、“坐不住”、“快起来”。近期,从对286个单位1000多个科室及服务窗口的明察暗访情况看,违反工作纪律的人少了,工作节奏快了,服务热情周到,前来办事的人纷纷说“好”。

  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发挥惩腐威慑力。全市集中查办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关注度高的腐败案件,2012年1月至11月新立案件328件。在查案工作中实施“三书一通报”制度,对个案形成调查报告、发案原因分析报告、整改建议并通报查处结果材料,通过查案发现并解决体制机制和制度上存在的问题,为修订完善制度提供参考,收到了查处一案、教育一片,堵塞漏洞、防范类似问题发生的综合效果。

  制度保廉

  反腐倡廉重在治本,治本重在机制制度建设。三门峡探索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完善制度,强化权力监督制约,着力维护群众切身利益,破解反腐倡廉难题。

  在全省首家实施“大纪检组”派驻统管模式。撤销原机构,由市纪委、监察局直接成立10个派驻纪检监察组,覆盖市直71个单位,形成了市纪委管面、派出机构管片、单位管点的纪检监察工作网络。“大纪检组”全程参与被监管单位“三重一大”事项,实现“人、财、物”与被监管单位彻底分离,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更加主动。2012年12月7日,在清华大学举行的纪检监察机关改革与创新理论研讨会上,廉政研究专家对这一做法给予高度评价。

  在三门峡农村,群众形象地说,咱村里也有了“纪检委”。该市在全省率先把村纪检小组、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三组合一”,在各行政村建立村务监督委员会,强化对农村民主决策和执行情况、村级财务管理、热点问题监督和村干部日常监督。渑池县南村乡南洼村采购滴灌设备,十几天后运来的却不是原定企业的产品。在村监会要求下,施工队重新采购原定企业产品。作为该市推进农村民主监督体制改革试点,渑池县荣获首届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创新提名奖,被评为“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

(来源:国家预防腐败局网站)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