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一个“90后”孤儿的“零捐款”公益事业--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滚动新闻

特写:一个“90后”孤儿的“零捐款”公益事业

2013年01月16日16:00    来源:新华网    手机看新闻

  新华网太原1月16日电(记者王学涛)“我们团队里有世界500强的CEO,也有农民工,有十几岁的孩子,也有70多岁的老人。”郭咏说。

  今年22岁的郭咏是山西临汾汾西县的孤儿,在上大学的第一年即2008年创办了“北京公益联盟”。这是北京市第一个由大学生创办的民间公益组织,号称“零捐款”公益。

  “零捐款”的成员由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15000人,并和北京20多所高校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贫困就不能做公益了吗?”郭咏说。曾经因为交不起50元的捐助费而被拒绝参加公益活动的他,当时就决定办一个不需捐钱,但能出力的公益组织。

  4年多来,近6万元的公益活动经费都是“盟主”郭咏一个人掏。为了赚更多钱,他做过清洁工、手机促销员、保安等,并自学软件为公司制作海报文案、图书编排等。他边挣活动经费,边号召同学们向孤寡老人、孤儿和残疾人士提供无偿服务。

  郭咏公开了自己的手机号作为“有爱,无障碍”残障人求助热线,主要在生活、信息、出行上为他们提供一对一的帮扶:为他们交水电暖费,教他们上网,并组织活动帮助500多名北京残障人士实现了游故宫、长城和央视塔等心愿。

  此外,郭咏和志愿者们还是北京海淀区残联聋儿康复中心的“天使”。他们每周末都要去陪护孩子,和他们一起做游戏、庆祝节日。孩子们在这些大哥哥、大姐姐的照顾下,走出了自闭,变得活泼开朗。

  2012年底,在由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主办的“北京榜样,传递正能量”评选活动中,郭咏凭借自己的公益行为被评为“北京榜样”。

  如今,郭咏大学毕业了,他亲手创立的“北京公益联盟”也面临着转型。

  “一天接100多个电话很正常,但我毕竟还有工作,所以有专人接热线是当下最亟待解决的问题。”郭咏说。另外,随着公益项目越来越多,单凭他的个人收入可能无力承担,这些都是未来需要探讨的问题。

  虽然这些年很多人想捐款,甚至想捐500万元的都有,但都被他谢绝了。“因为我们还没有注册,缺乏监管,如果我接受了人家的钱,是对捐赠人的不负责任。”他说。

  “之所以创办‘零捐款’公益,就是想告诉大家没钱一样可以做慈善,一个眼神或微笑对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有时比金钱更重要。”郭咏说。

(来源:新华网)

分享到: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