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综合报道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

——广西富川县、贵州威宁县产业扶贫调查与思考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教授  孙小兰

2013年01月16日13:26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几位专家学者最近到广西富川县和贵州威宁县进行扶贫开发调研,这两个县有共同的特点,都是国家级贫困县但都不属于“富饶的贫困”。经济学有一个观点,中国很多贫困地区资源非常丰富,但经济没搞上去,属于“富饶的贫困”。可这两个地方笔者认为不属于富饶的贫困。因为威宁县和富川县没有那么丰富的自然资源,都属于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县,威宁县是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富川是瑶族自治县,自然条件都非常恶劣,属于喀斯特地貌,石漠化面积比较大,像广西富川县石山面积占20%以上,贵州威宁县的岩溶出露面积占65.4%,有专家通过对全国600个扶贫重点县的监测表明,威宁县在全国属于极强生态脆弱区。年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的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比例,富川县为48%(13.5万人),威宁县为57%(76.16万人)。因此这两个县可以说是:资源匮乏,缺土缺水、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做产业难。

为什么选择产业扶贫

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认为:发展意味着消除贫困。目前对于我国贫困地区来说发展的方式有很多,但为什么目前将产业扶贫作为一个重点呢?

首先,产业扶贫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存和发展问题。这些贫困地区一直以来靠传统农业都没有解决温饱问题,救济式扶贫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产业扶贫可以使这些地方的贫困人群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因此国家扶贫资金到了地方上要求将其中70%左右用于产业扶贫。

其次,产业扶贫实践效果显著。这几年贫困地区产业扶贫作为重点在推进,而且成绩比较突出,支柱产业初具规模,富川县的支柱产业有脐橙、生猪、烟草、蔬菜、高产油茶、中药材等,威宁县有草地生态畜牧、马铃薯、烟草、特色农业等等。威宁还有 “五个百万”工程:即100万亩草地生态畜牧业基地、100万亩马铃薯种薯和鲜薯基地、100万亩蔬菜和中药材基地、100万担优质烟叶基地、100万亩的经果林基地。产业扶贫效果很好:2011年,富川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都由2009年的3444元提升人均4068元,威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都由2009年的2553元提升人均4483元。尽管离201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是6977元有一定差距,但进步很快。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解决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手段,是脱贫的必由之路。

产业扶贫的难度在哪儿

产业扶贫的主要难度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有产品没资金。

传统农业做了那么长时间,有不少产品如蔬菜、水果、中草药、养猪等等都适合做,但确实没有钱,这些贫困地区之前连解决温饱都有问题。国家的扶贫资金逐年加大力度,但是到下面就没有那么多了,从农民自身来说,靠原始积累很困难。从国家相关扶贫金融政策看,小额贷款是个好方式,但是小额贷款对生活在最底层的贫困户来说还是贷不上,即便有的专业户要贷也有难度,因为小额贷款规定1、2年内就要还,可是你要种水果,一年不能挂果,不会有效益,就还不上。比如种脐橙要四年才能挂果,小额贷款没有那么长时间。商业性贷款要抵押,贫困户没有可供抵押的东西。扶贫资金现在整合难度很大,因为一整合就违法,各部门有严格的资金投向规定。比如我们在威宁调研时有的农民就说,他们有个草地畜牧业国家扶贫项目,项目规定只能养羊,养别的不可以,有的牧民说养牛比养羊的效益更大,但是草地畜牧业这个项目的钱只能养羊,这也影响了部分扶贫效益。

第二,有人力没技术。

人力资源很丰富,贫困人口比重大,富川县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48%。威宁143万人口其中农村人口135万,受教育程度低,平均每人受教育程度只有4.5年。有个农民跟我们说,他到外面打工回家,用自己多年积蓄办了个养猪场,因为不懂养猪技术,把猪养死了,一夜之间把多年攒的钱都赔了。种植户和养殖户普遍都存在缺乏现代种养殖技术的情况。

第三,有产业没产业链。

贫困县现在产业的基本雏形做出来了,但产业趋同情况严重,恶性竞争。富川和威宁县虽然距离比较远,但是产业也挺雷同的,都是种菜、种水果、中草药、养猪,产业缺乏特色。有的产品量很大,比如威宁的土豆2012年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170.2万亩,产量达255.3万吨;富川县的脐橙量都比较大,但都只有初级产品,没有深加工,在产业没有链条上只有第一个链条,没有后续加工链条。蔬菜、水果都有季节性,放的时间很短,没有加工就存储不了。即便有一些小的企业,但规模都比较小,处于产业链最低端,产品的附加值低。组织化程度低,分散农户面对市场,风险也很大。

第四,有品牌没名牌。

在实践过程中也出了一些品牌,但知名度低。比如富川县准备将自己打造成“中国脐橙之乡”,但随便在网上搜索一下,就会发现江西的赣南,广西的桂林和柳州,湖南新宁资兴宜章,湖北秭归,重庆奉节及四川眉山等十几个县,都决心将自己打造成“中国脐橙之乡”,怎样才能做出特色与此不同呢?

贵州威宁县的土豆在当地还挺有名的,但一出省知名度就不高。最近报道说威宁的土豆卖给云南,云南出口卖给泰国,但贴的是云南的品牌,等于你的东西好,但是你没名牌,贴人家的牌子才能卖出去。所有光有品牌没名牌还是不行。

第五,有利益没机制。

产业扶贫,农民增收。 一些企业落户村里,农民也确实受益了。比如出租土地给企业,能得到一些出租费;或者承担种植和养殖方面的事,但企业和农民的利益机制不完善。

没有企业的村子农民各自为政。有企业的村子,多数企业与农户还是一种松散的买断关系。签订合同也缺乏履行保证机制,农产品价高时农民不愿意出售,价低时企业违约压价收购,双方互不信任。公司+农户合同缺乏约束力,双方利益关系不稳定。调研中有的企业就反映,公司给农民提供技术,提供种羊,最后公司收购。但是有的农民过一段时间就告诉公司说把羊养死了,也有把羊卖了或者吃了的。这样农民得不到好处,企业也受损。

如何产业扶贫

产业扶贫成功的机遇是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要求科学发展,大力发展绿色和循环经济,因此能够带动无污染绿色产业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民变市民,随着人口的聚集,一方面对特色农产品会有强劲的需求,另一方面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被转移出来。现在这两个县的城市化率都只有20%左右。与中国平均城市化率超过50%有很大的差距,所以随后的几年富川和威宁可能城市化会有大的推进和发展。比如威宁县海拉乡位于威宁县西部,距县城118公里,乡内最高海拔2879.6米,最低1379米,地势落差较大。全乡共有7433户,38033人。海拉乡是贵州省100个极贫乡镇之一。现在扶贫将路修到了乡政府,但下面的村民小组很多都不通路,村民住的很分散,海拔也高,很多地方缺水,生存环境很恶劣。有人提出产业扶贫的钱能不能拿来修路,目前肯定不行,因为产业扶贫的资金也非常紧张。这类地方要修路,资金量会很大,目前达不到,因此能否考虑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让一些村民适当向比较大的城镇集中。

产业扶贫的思路是以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现阶段产业扶贫的方式是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或其他组织的参与,公司+农户是基本形式,在实践中农民还发明了很多的派生形式,如公司+农户+基地+市场、公司+农户+党支部、公司+农户+妇联,各种形式都很好。

因此,产业扶贫应该可持续发展,针对富川和威宁的具体情况,产业扶贫建议如下:

第一,特殊地区应该有特殊政策。

富川和威宁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根据地。都属于典型的欠发达民族地区,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比较落后,在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靠自身积累发展难度很大。

首先从政府层面来看,特殊地区应该实施特殊政策。2020年全国建成小康社会,没有他们的小康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小康。因此,可以考虑建立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贫困地区农民企业发展基金,让他们能够将产业先做起来。

其次,实行差别化的政策倾斜。对于特困地区,该支持的还要继续大力支持。从政策性金融、小额贷款 、商业金融到合作金融都可以实现有区别的倾斜。

最后,整合好现有的政策。学习和利用好中央和地方的各类优惠扶持政策,能够为当地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发挥市场的力量,把“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结合起来,是当地经济发展不竭的动力源泉。

第二,做大规模,延长产业链。

做什么样的产业,应该尊重农民意愿,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市场规律。

一是建立初加工、深加工企业。由传统地对粮食加工向土特产品、稀有产品加工转变。在“一乡一产”的基础上,引资或由政府出资在乡镇建立初级产品加工厂,对产品进行初加工或精装,如水果可先加工成果酱、罐头和果干等,土豆可加工成淀粉、粉丝和油炸土豆片等蔬菜可进行精装,并坚持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是加工企业要保障农民的利益,必须建立合作社,以免企业赚钱农民吃亏。

三是将大企业扶贫、对口扶贫与产业扶贫结合起来。

第三,注重品牌建设,树立品牌意识,把品牌打造成名牌。

对于知名度低的产品劣势,要循序渐进地打造品牌。然后再将品牌塑造成名牌。

首先,树立品牌意识。将特色、生态产品进行整合注册。威宁的苦荞茶、生态猪、野鸡等,富川的脐橙、苹果、梨等绿色生态农产品。

其次,将品牌打造成名牌。学习市场营销方法,将特产适时申报地区和国家著名商标以及中国农产品著名品牌。

第四,完善利益机制。

在产业扶贫过程中应该让企业和农户都成为受益者。而不是某一方受益另一方受损。

首先,合作化。在农村组建各种专业合作组织,政府给予一定的扶持,让其能够运转起来。这样就会更好地保护农户利益。

其次,逐步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一方面严格执行企业和农户签订的合同,让其成为真正有法律效应的合同。另一方面让贫困户能够真正分享产业扶贫的利益。比如可采用多种方式实行农业产业化,如出租土地,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让农户的土地入股等方式,使贫困地区的贫困农户真正成为产业化扶贫的受益者。

第五,大力培训贫困农民。

富川县和威宁县的贫困农民素质要得到一个较大的提升,离开教育和培训肯定就会让产业扶贫落空。首先,强化搞好9年制义务教育。其次,加强现有农民的职业培训。通过职业培训,让农民成为“明白人”,并有一技之长,能够顺利就业和创业。

分享到:
(责任编辑:罗旭、仝宗莉)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