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南方要不要集中供暖”的话题又随着气温骤降而陡然升温。国内多位相关领域的专家在接受采访时认为,不仅南方不该集中供暖,甚至北方的集中供暖模式都需要改革。无论是从居民小家出发算经济账,还是从国家全局出发算能源战略账,集中供暖都不是合理的选项。
虽然许多南方人,或者更精确地说,生活在长江流域等“夏热冬寒”地区的百姓很羡慕拥有集中供暖设施的北方,羡慕那在家里“一件春装舒服过冬”的生活,但实际上,集中供暖这种脱胎于半个多世纪前的能源利用方式,很难再与21世纪的现实匹配。
取暖需要新思维,这关系民生,更关乎国家战略。
集中供暖或危及能源红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江亿是国内建筑节能领域的知名专家。他带领的课题组长期跟踪全国居民的建筑耗能情况。科学的数据不会骗人。昨天,江亿在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认为,南方搞不搞集中供暖,不仅要看对百姓有没有带来实际的益处,同时必须考虑到能源消耗这块看不见的天花板。
2012年,江亿的课题组完成了由中国工程院组织的“中国建筑节能的技术路线图研究”项目研究。他告诉记者,如果将北方集中供暖的方式在全国复制,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根据研究,集中供暖模式下,北京住宅整个冬季的能耗约在16公斤标准煤/平方米,而目前长三角家庭每个冬季的采暖耗电为6-8度/平方米,折算成标准煤为2-2.5公斤/平方米,如果集中供暖,采暖能耗将骤然上升约4倍。
根据江亿的研究,从长期来看,全国建筑总能耗不能超过10亿吨标准煤。江亿说,无论是从全球碳减排的要求出发,还是从中国可获取能源的总量出发,这根红线永远都不能逾越。但2012年,全国建筑用能总量已经超过7亿吨标准煤。而且,结合中国城镇化的总体布局,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人口将从目前的6.7亿增加到10亿,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在10-20亿平方米。节能压力非常大。
江亿告诉记者,目前,北方在冬季采暖方面还有节能的空间。到2020年,即使城镇化水平大幅上升,整体采暖能耗也可望略有下降。但在南方,居民采暖需求正在快速上升。在江亿牵头编写的研究报告中,记者发现,2020年前,中国建筑能耗增量最大的一块就是南方采暖。
江亿的观点,也得到了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徐强、中船重工集团第711研究所研究员薛飞等的认同。他们都认为,将北方模式照搬到南方,中国的能源供给将不堪重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