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时代的中国,人心思改革,上上下下到处都涌动着改革的冲动和变革的期待。高层对这种民意期待显然心知肚明,在探求改革方略上更是只争朝夕,这从领导人的时间表和行程表中就可以看出来。在短时间内密集地推进系列改革,马不停蹄地深入调研后,2012年最后一天,领导人们并没有停下来,而是选择了学习——中央政治局就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进行了第二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以更大勇气深化重要领域改革。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特别时间节点,选择就改革问题进行集体学习,并强调“勇气”,强调“深化”,强调“重要领域改革”,不仅让公众对2013年充满期待,更对中国改革和国家未来充满了期待。高层有魄力,改革才有动力;改革者有勇气,国家才有朝气。
改革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气,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一部改革者以政治勇气突破种种阻力解放生产力、解放人性、解放市场的历史。毫无疑问,我们是前一代改革者“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都有勇气一往无前的受益者。改革要前行,改革正在过大关,需要我们这一代人付出更大的改革勇气,因为容易改的都改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都是再也绕不过的老大难问题,都纠结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去面对并解决。
首先,需要改革者有“向自己开刀”的勇气。说到改革,改别人是很简单,最难的是改自己,涉及改革者自身利益时,改革者能否让渡不正当的既得利益?敢不敢“向自己开刀”?会不会负责任地出于一颗公心?具体来说,就是掌握着改革决策权的人有没有一种自我革命的勇气。实事求是地说,老百姓对此是有很大意见的,抱怨我们的改革常常“到官为止”:涉及百姓利益的,说改就改了,雷厉风行毫不留情,企业改制说下岗就下岗,社会福利说市场化就市场化;可一涉及官员利益,无论是规范公车,还是财产公开,还有革其他特权的命,往往是一改就停。改革者只改别人,而把自己当例外,这样的改革岂会有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