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习近平总书记到河北阜平看望困难群众回访
12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看望慰问困难群众。这是习近平在龙泉关镇骆驼湾村看望唐荣斌老人一家。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新华网河北阜平12月31日电(记者霍小光、李斌、张涛、王昆)“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元旦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严寒,来到地处太行山深处的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河北省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共商脱贫致富之策。
这是一次行程紧凑、内容务实的调研——29日下午3时从北京出发,30日下午1时许离开,20多个小时,往来奔波700多公里,走访两个贫困村,召开两场座谈会。
这是一次特殊的看望——在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背景下,总书记第二次外出考察就专程看望老区困难群众,不仅传递出重要政策信息,也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实干兴邦”的具体行动。
浓浓的民生情怀——“总书记带来了温暖,全村家家户户都没少”
出阜平县城向西40多公里,已进入太行山深处。30日临近晌午,记者到达了平均海拔1500多米的龙泉关镇骆驼湾村。尽管阳光明媚,可室外温度只有零下13摄氏度。
年过九旬的老奶奶冯秀荣,坐在向阳的墙根下晒着太阳。就在刚才,她和习近平总书记握过手。“这么冷的天,总书记还来。”见到记者,老人的一句话朴实真切。
骆驼湾村是个特困村,村里608口人有428人为贫困人口,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900多元。村路两边,不少房子低矮破旧,石块垒起的围墙上,靠着一捆捆用来烧火取暖的秸秆,寒风吹来,“哗哗”作响。
走进村民唐宗秀家,一张土炕占去半间屋子,炕上摆着一个取暖的火盆。余下半间,就放着两个柜橱和一张桌子。
67岁的唐宗秀说:“总书记知道咱们这儿困难,来访察访察生活好不好,不叫咱受罪。他进来屋里,也没嫌干不干净就坐下来,说我的口音像山西话,和我拉家常,可是亲切。”
“他问我种了几亩地、粮食够吃不够吃、养猪了没有。还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跟他说,现在不赖,没什么要求。”唐大妈说。
唐宗秀家门外的小路用石头铺砌而成,走在上面深一脚浅一脚。她特意搀扶着送总书记走出门外,“我叫他慢着点,他也叫我慢着点,说路不好走。”
村民唐荣斌家,屋里一口水缸的盖子上放着一桶食用油,地上是一袋50斤的白面,炕上一床崭新的棉被和一件军大衣格外抢眼。唐荣斌说:“这些都是总书记送给我的。这么大领导来我们村,这是头一次。”
一台21英寸彩电是唐荣斌家唯一的大家电。他边把电视打开边说:“总书记就是站在这儿,让我打开电视,问我能看几个台,还问我家里的电话能不能打长途。”
让唐荣斌印象最深的是,总书记叮嘱他要把小孙子的教育搞好,说希望在下一代,下一代要过好生活,首先得有文化。
从县城到龙泉关镇这一路,阜平县委书记李宁太和总书记坐在一辆越野车上。“说老实话,一开始挺紧张,但总书记特别和蔼可亲,就像朋友一样同我讨论阜平的未来。车开了一个小时,他问了一个小时。”李宁太说。
李宁太还告诉记者,总书记在阜平县住宿的房间只有16平方米。宾馆餐厅经理贾春红也说,总书记一行的工作餐严格按照“四菜一汤”标准配备,都是家常菜,还特别交代不上酒水。
记者在顾家台村的村口见到村支书顾叔军时,他正组织发放慰问品。“总书记带来了温暖,全村家家户户都没少。”村民冯海花说。
保定市委书记许宁说:“播种什么能收获什么。党中央关心基层群众,就一定会收获群众对党的拥护,收获我们党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