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青岛12月27日电 (宋学春 乔丕亮) 以前坐车几块钱,现在不管远近,一元钱坐上公交车就能走村窜户——2012年,山东省即墨市实现了村村通上公交车。交运集团(青岛)不断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该项目共投资6亿元,主要用于建设即墨市客运枢纽站开发运营47条城乡、镇村公交线路,投入公交车辆630余辆。据了解,县级市全域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县级市城乡客运全域“一体化”。交运集团(青岛)作为国有大型综合道路运输企业,在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上作出积极努力。为了实现即墨市“城乡客运一体化”,他们投资6亿元,在青岛、即墨两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建成新的即墨汽车总站(将成为衔接客运班线、城际公交、城乡公交、城区公交、出租客运的枢纽站)、城乡公交、镇村公交、校车客运等,实现城乡客运的均等化服务,陆续购置了634辆公交车,在城乡道路上运营。
据了解,除了城区公交线路外,这次即墨“城乡客运一体化”分城乡和镇村客运两级。首先,城乡公交线路一共有9条线路,投入车辆有182辆,这9条线路的公交客车是由即墨市到各乡镇间运营。而村与村有38条线路,共投入452辆大客车,实现镇与村公交线全部覆盖,使每个村庄都能通上公交车。同时还要规划建设镇镇通公交线路,分别在各镇间运营,另外在各乡镇建设18个换乘站,使当地居民出行零距离换乘。其中两个大换乘站在温泉镇和螯山卫镇,分别占地20亩和50亩;12个中型换乘站占地约10余亩,分别在蓝村镇、七级镇、移风店镇、丰城镇、田横镇、店集镇、金口镇、灵山镇、店集镇、金口镇等。另外4处公交换乘站占地5至8亩,分别在龙泉镇、普东镇、南泉镇、大信镇。
1500余个停靠站串起“村村通”。据交运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即墨全市公交线路共有800公里长,每村基本建成港湾式停靠站,1524个站点分布在这些公交线路上,像一个个珍珠一样点缀在一起。“比如,我们现在线路较长的移风店镇镇村公交线共设置公交线路3条,总里程84公里。其中1号线由镇始发至移风中学,全程55公里,途经33个站点,环行,涵盖38个村庄。”交运集团即墨分公司一位负责人说,所以村民坐上这条线路公交车,上车就是1元钱。而以前,村与村之间是没有公交车的,居民出行只能靠骑车或两条腿,像这样的线路,在即墨市现在一共有40余条。
环保公交助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交运集团在实施即墨“城乡公交一体化”工作中,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注重对乡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以绿色环保的LNG天然气公交车作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主力,在把等同城市公交的服务水平带到广大乡村地区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公交车辆尾气对环境的污染,让我们的天更蓝、空气更新鲜。交运集团先期将投入145部LNG天然气公交车,随着今后车辆的陆续投入,将有更多的环保车辆行驶在乡村公交中,LNG加气站等配套设施也将逐步建成,届时,一辆辆崭新环保的公交车驰骋在蓝天如洗、风光如画的田园,推动着城乡一体化发展驶向更为和谐美好的明天。
千余村庄百万人受益。即墨市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后,将有千余个村庄,百万居民受益。据交运集团即墨分公司一相关负责人介绍,特别是村与村之间实现公交化运营,不管远近票价全程为1元。而即墨到各镇间的客运车辆也比原来大幅度降价,降价幅度为30-40%,比如即墨到田横镇现价票是10元,而按照“城乡客运一体化”后,票价只有6至7元。
家住田横岛的小王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他家在田横镇,但是人在即墨上班,每周他都要回田横家里两至三次,如果降价后,来回20元的票价只要12-14元,每次节约6至8元,一个星期就节约12至24元,一月就是48至96元。“一年下来都上千元,对我们工薪阶层来说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小王乐滋滋地说。
其中,最受益的还是一些老人,现在各村65岁老人加起来有16万人,这些老人乘车将免费乘车。“真是太高兴了!以前不管到哪,坐车必须交钱,现在竟然能坐上免费的公交车。”家住即墨温泉镇的70岁老人杨老汉说。
品牌作后盾运作有保障。在青岛,绝大多数的市民出行会选择“情满旅途”长途班车和“温馨巴士”城市公交车。因为乘客认为,品牌就是服务的承诺。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好的服务品牌就是老百姓的认可和口碑,就是代表了社会较高的认可度和美誉度。无论是崭新的环保车辆、干净整洁的车厢、温馨的提示标语、前后车门的门轴上精心包裹了隔离层等细节和人性化的设计还是司乘人员热情周到的服务都让村民们感受到了以前坐车从未感受到过的温馨。家住田恒岛的村民张大伯满脸微笑地告诉记者,今天对于他们来讲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不仅因为公交车开进了家门口,更是因为他们今后可以和青岛的市民一样享受到交运“情满旅途”和“温馨巴士”的优质服务。交运集团即墨“城乡客运一体化”的品牌运作,让城乡公交车从满足乘客基本出行,提升到满足乘客舒适出行,推动了全国道路客运服务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城乡道路客运是联系城乡、服务居民出行的重要纽带,是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推进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道路客运资源共享、结构优化、服务优质,是加快转变城乡道路客运发展方式、提升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挥行业比较优势的迫切需要,是交运集团义不容辞的责任。”交运集团即墨分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到。有了即墨成功运营的基础和经验,交运集团将继续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在不久的将来,将在青岛全域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为建设美丽青岛、幸福青岛做出贡献。
相关链接:
为进一步强化“城乡客运一体化、城际客运公交化、市场经营集约化、运输管理现代化”的“四化”行业发展目标,近来,交运集团着重解决道路运输主体分散、承包挂靠经营严重、经营秩序混乱、城乡运输服务差别较大等一些制约行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在即墨“城乡客运一体化”实施之前,自2010年开始,交运集团便把崂山作为试点,将“城乡客运一体化,完善崂山交通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作为各项工作的总抓手,积极推进“广泛覆盖、层次分明、相互衔接、便捷换乘”的崂山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先后在崂山区开通了21条公交线路,建成(完善)了5处公交换乘(枢纽)场站,解决了十几万名居民的出行难题。其中最典型的山村公交线路有9条,分别是618路仰口至垭口,619路汽车东站至崂山北九水,627路仰口至蘑菇石,615、616路仰口至崂山解家河和江家土寨北,620路仰口至蛤蟆石,621路崂山大石村通往市区,629、630路石湾社区通往青岛市区。这9条线路公交车通进山里后,解决了崂山大山里四、五十个行政村居民的出行问题,使七、八万名居民受益,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使山民的经济得到增收。
2012年1月12日,对大石村居民来说,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621路公交车终于通到村里了。全村居民老少出动,欢欣鼓舞,他们在村头小广场上扭着秧歌,迎接着这个好日子。村民的笑容写在脸上,幸福留在了心中,因为他们天天期盼公交车进山的愿望已盼了整整一百年。
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崂山区‘城乡客运一体化’很成功,现崂山区域的公交盲区正在逐步扫除,崂山区可通车道路的公交覆盖率达到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