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近半急诊病床被占用 最牛患者住5年未交钱--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北京近半急诊病床被占用 最牛患者住5年未交钱

2012年12月25日09:17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北京近半急诊病床被占用最牛患者住5年未交钱

  12月20日凌晨,北京一家医院急诊大厅,分诊台放着“无床”的牌子。

  姚四海的病床占了两三个病床的位置,他5年没交过钱。

  11月18日,120急救车拉着患者冯石兰,用了5个多小时才找到急诊病床,之前所去多家医院急诊科均表示没病床。

  急诊患者“碰运气找病床”的遭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北京市卫生局负责人表示,这件事首先暴露出的是医疗道德问题。在任何情况下,急诊不能拒接病人,北京市卫生局近日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急诊工作的通知》。这意味着,今后医院急诊科以“没床没设备”拒接病人,医院拟被降级。

  新京报记者近半个月调查,北京多家医院急诊病床近半存在周转不畅,多被非急症病人,甚至是长年卧床的老病号占用。

  “这不是个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问题。”面对“急诊新政”,北京多家医院急诊医生坦言,病人急诊屡遭拒,并非仅是医疗道德问题。

  医院的急诊科是什么?

  在冯石兰等成千上万急症患者眼中,它是救命场所。

  但对于姚四海,它成了免费“养老院”。

  李峰(化名)和王芳(化名)等人,把它当成物美价廉的“旅店”。

  在大量无法转入专科病房的患者及家属心里,急诊科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北京多家医院急诊医生表示,以“救急救危”目的设置的急诊科,已成为医院压床最严重的区域,“各家医院里的孤岛”。

  急诊室病床“告急”

  “病人病情紧急时,医院没床就扣下救护车上的担架。”

  5个小时的时间内,120急救车拉着60多岁的冯石兰奔走了通州263医院、民航总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东直门中医院,第五站到达北京协和医院。

  协和急诊也没有病床,留观室加了一张床,收治了冯石兰。

  “120又送来个意识不清的患者,我们没床没设备,提出让他们转送别家,120告诉我,到这里已是第五家,都没床。看着家属欲哭无泪的脸,心理防线顿时倒塌。”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医生于莺在微博里感叹,“病人找床只能凭运气,神奇的医疗啊!”

  这条微博被转发数万次,评论数千条,“这绝非个案,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冯石兰。”多名网友评论。

  北京120急救人员证实,转运病人遇到急诊无床的情况时有发生,平均40分钟至1小时就能完成一次的转运任务常被延误好几个小时,“遇到病人病情紧急时,医院没床就会扣下救护车上的担架,让病人先躺在上面。”

  12月20日凌晨,西城区一家三甲医院急诊科大厅,进门处的分诊台上搁着一个牌子,上写“无床”。

  走廊里挤满病床和椅子,医护人员踮着脚尖从缝隙里穿行,给病人检查、换药,手中端着的医疗盘左闪右闪,防着碰到人和凳子上搁着的医疗仪器,像是在玩杂技。

  病人的呻吟声混杂在消毒水的气味中,充斥整个急诊科。

  急诊室的“钉子户”

  姚四海在急诊住了5年,没向医院交过一分钱。

  60岁上下的姚四海在急诊科的“地位特殊”,他的病床占了两三张病床的位置。

  急诊科化验室门前靠墙的一张病床上,姚四海裹着棉被躺着。没人注意时,他会从挨着病床的暖气管里抠出烟头,抽上两口。

  王震(化名)和姚四海在急诊科已共处了5年,前者是医生,后者是患者。

  但事实上,姚四海最后一次看病吃药已是5年前的事,这5年他没向医院交过一分钱。

  王震回忆,2007年底,患有脑梗、下肢瘫痪的姚四海被送到这家医院急诊科。治疗14天后,病情得到控制,只需护理锻炼,医院通知出院。

  “他不说话,问什么都说不清楚,但就是不离开这张床。”王震说,14天的治疗期间里,姚四海有家属照看,但一说出院家属就不见了。王震只知道姚四海家住龙潭湖附近。

  急诊科将情况通知医院保卫科,保卫科按照病人登记信息找到姚四海家所在的派出所。派出所没办法,跟着医院保卫科又去找居委会,发现姚四海家已拆迁,所属的居委会已不存在。

  保卫科又去找属地民政局,希望民政局接走姚四海,但仍是无果。

  “一圈寻找下来,我们发现没有人负责,砸在我们手里了。”急诊科医生哭笑不得,“我们保证跟他没有任何医疗纠纷,医院总不能把他抬到门外不管吧。”

  2008年至2009年,一名跟姚四海年纪相仿的女子曾在病床前替他打饭,医生询问女子的身份,“人家说不认得姚四海,只是出于好心替他买饭。”

  随后,这名女子也不再出现。

  “最近一年又来了个老头照顾他。”20日凌晨4点,王震指着姚四海床前的一个老头说。

  记者上前询问,老头笑眯眯说,自己是东北人,不认识姚四海,“我是好心经常来照顾他,买饭都是花的我的钱。他是个可怜人,头发都是我给剪的。”

  两天的时间里,记者多次询问姚四海家里情况,他嘴里咕哝几下,显得极不耐烦。当问到是否跟医院有纠纷,他想了一会,摇了摇头。

  照看姚四海的老头不在时,有病友看着可怜,给他分些饭。姚四海不用筷子,用手抓着吃。

  急诊室的医生说,由于床位紧张,医院本想在姚四海旁边加床,患者们反映他臭味太大,没人愿意挨着他。

  深夜的急诊大厅内,姚四海躺在病床上睁着眼,看着附近凳子上坐着打点滴的病人。

  有病人睡着了,垂落的手臂扯落了输液管,姚四海笑出了声。

 

分享到:
(责任编辑:仝宗莉、盛卉)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