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许勇铁向记者介绍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张静 摄
中国经济网厦门12月20日讯(记者张静)“厦门市的社会保障性住房都选择在区位较好的地块,而且配套齐全,不仅让困难居民有地方住,还让他们住得好、住得有尊严,避免出现‘贫民窟’问题。”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副局长许勇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许勇铁介绍,厦门市切实解决居民住房困难问题,不仅要让他们有地方住,还要让他们住得好、住得有尊严,避免出现“贫民窟”问题。厦门在全市6个行政区都选择区位较好的地块,充分考虑商业配套、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公交站点等公共设施建设,做到配套齐全,适宜居住,便捷出行,方便居民生活。以洋唐居住区为例,该项目按照二星级绿色建筑标准以及“和谐人居”社区建设要求进行设计、建设,并争创“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区内配套建设36班小学一所、12班幼儿园一所、社区服务中心及生鲜超市、公共食堂、商业等公建。项目规划建成以公共租赁房、保障性住房为主,结合限价商品房、人才住房、安置房建设,综合配套商业、社区服务、文化教育、公共交通、餐饮娱乐等的保障性安居工程综合体。
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洋唐居住区保障性住房建设情况。中国经济网记者张静 摄
另外,厦门市保障性住房建设按照“小户型、功能全、装修到位”的原则,努力为住房困难家庭提供“造价不高水平高,标准不高质量高,面积不大功能全,占地不多环境美”的住宅,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每一户住宅均设置有独立厨房、卫生间及阳台,做到经济实用,让住房困难家庭能够住得好,住得下。为进一步提升保障性住房小区居住品质,厦门市提高了保障性住房的装修标准,提升保障性住房项目的设计质量和居住品质。同时,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还协助福建住建厅编制《福建省保障性住房“和谐人居”社区建设导则》和《福建省保障性住房建设指导标准(试行)》。
“厦门市始终把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作为工作重点和‘生命线’”,许勇铁说,“截止目前已有94幢单体工程被评为市优工程,其中20幢单体工程被评为省优工程,优良率为81%。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将保障性住房项目的日常巡查和专项检查相结合,加强保障性住房项目监督检查的频率和密度。”
(来源:中国经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