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17日电 (记者贾玥) 今天上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2012暨《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发布式在京举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法规司副司长芮立新指出,养老金各地当年收支差距大是结构性问题,不要过度解读。
芮立新说,在31个省市区里,有20个地方当年养老基金结余率是正数,有11个省区是收不抵支,就是有三分之一的省区收不抵支。另外,当年最高的结余率是广东的41%,差的最多的是黑龙江,当年收支结余率是负的53.8%,就是当年收的费用一半的额都不到。而结余率大于全国平均数的12个省区,其中大部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有几个省情况比较例外,如宁夏结余率是31.6%,就是当年收的比支的多得多,云南是22.4%。另外一个相反的例外就是天津,虽然属于东部地区,但是结余是-28.9%。
芮立新认为,对于养老金各地当年收支差距不用做过度解读,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时间段里面的结构性问题,随着时间推移,不一定还会这么严重。
芮立新在分析赡养率地区间为何差距大时指出,最主要的原因是地区之间人口流动,尤其是外省市农村人口流到这个省的城市来了之后,明显降低了这个地方的赡养率,尤其是制度赡养率。
“比如上海,2010年的赡养率是58.23%,2011年变成39.34%,这个现象很有意思。原因很简单,在2011年上海是贯彻《社会保险法》,把外地户籍流到上海就业的人都纳入或者逐步纳入了城镇企业职工养老关系当中,一下子把赡养率降低了将近20个百分点,我想这是很鲜明的例子证明赡养率高低最主要影响因素还是跨省市之间人口流动以及农村往城市的流动。”芮立新举例说明。
芮立新还认为,与其说养老保险基金现在地区之间不平衡是地区之间的问题或者危机,不如说是城乡之间养老保险制度多元化的危机。城镇企业职工制度赡养率的降低主要靠的是农村人口往城市流动,而且流去的都是就业人口,都是缴费人群。等这些人老了之后,他们养老怎么办?尤其是现在农村没有流出来的这些人怎么办?城乡之间的制度衔接现在比地区之间制度现状更紧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