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经济蓝皮书》:我国就业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内部压力不容小觑--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2013年《经济蓝皮书》:我国就业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内部压力不容小觑

2012年12月05日11:24    来源:人民网    手机看新闻

2013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现场 人民网记者罗旭 摄

人民网北京12月5日电 (记者 罗旭)5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 “2013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在北京举行。2013年《经济蓝皮书》指出,我国就业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内部压力不容小觑。

蓝皮书指出,从国外环境来看,受欧债危机影响持续渗透、国际金融市场反复大幅波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新兴市场增速回落、全球物价上涨和通胀压力加大等影响,2012年低迷震荡的全球经济形势使得外部消费需求下降,出口增长速度放缓,这些对我国就业的发展皆带来不小的挑战。

具体来说,一方面,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这些都使得外部需求疲弱,影响我国出口型企业的发展,进而造成这些企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下降。另一方面,当前全球经济疲软,各国博弈更加激烈,尤其是一些国家大选临近,经贸问题政治化倾向也更加明显,全球范围内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升温,经贸摩擦进一步加剧,这对我国的出口贸易进而对就业也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我国已连续17年成为全球遭遇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摩擦形式不断翻新,涉及产业不断扩大,发起国别不断增加,体制机制性问题逐渐增多。

蓝皮书指出,从国内环境来看,人民币升值、劳动力成本上升、通货膨胀仍处高位、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等多重因素叠加,新成长劳动力、失业人员再就业、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交织在一起,劳动力总量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碰头,将共同增加就业压力,造成结构性、周期性、失衡性的失业。具体来说,一是从结构性来看,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就业的结构性矛盾进一步显现,“就业难”和“招工难”并存的现象也逐渐趋于常态化,而且有从沿海向内地蔓延的趋势。二是从周期性来看,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与国际经济接轨的深入,就业受经济周期影响的程度也在逐渐加深,从而产生周期性失业现象。三是从失衡性来看,主要表现在我国就业市场上劳动力供给与需求总量对比上的失衡,尤其是随着20世纪80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口陆续进入就业年龄,我国迎来了新一轮就业高峰期,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压力日益加大。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在新的就业机会不断被创造出来的同时,一部分不符合现实需求的岗位也不可避免地消失,在转岗的过程中,劳动力技能的发展与新岗位的需求的匹配将不能做到无缝衔接,因此摩擦性失业现象也会经常存在。

联系本文记者

罗旭
[留言][博客][微博]
分享到:
(责任编辑:杨文彦、段欣毅)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