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产中介“麦田房产”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公积金贷款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利率低。目前5年期以上公积金贷款利率为4.7%,约相当于商业贷款的七折。尽管这两年北京公积金的贷款审批速度有所提高,但大多也要1个月左右,明显比商贷要长。相对于目前北京的高房价,最高80万元的贷款额度经常不够,如果要办理公积金和商业贷款的混合贷款,周期可能更长。不少卖房的业主都不愿意接受公积金贷款,低利率的优势也就难以发挥。
今年各地调整住房公积金政策,恰恰是向着额度更高、限制更少、审批更快、使用更灵活的目标。经过这一番调整,公积金的吸引力也在明显增强。
上海市公积金中心发布的三季度公积金运行报告显示,前三季度,上海共发放住房公积金个贷290.71亿元,同比增长近39.96%。南京前三季度公积金发放额度达到83.85亿元,比去年全年的36.72亿元增长了128%,已经超过了2012年全年50亿元的发放计划。这其中既有楼市回暖带动的因素,政策调整也功不可没。另一方面,有所放松的公积金政策既有效降低了刚需购房者的负担,又进一步刺激了市场的回暖,发挥了公积金本应发挥的作用。
据记者了解,现行的《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已经持续了相当一段时间,有望明年正式公布。上述公积金中心负责人认为,《条例》的修订应该着眼于简化公积金办理手续、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缩短审批的时间。同时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公积金贷款的首付比例,提高公积金的贷款额度,并适当延长公积金的贷款年限等。此外,应与金融机构协商,在某些情况下进一步降低公积金的贷款利率,鼓励人们使用公积金。相应的,公积金管理中心的机构和职能也应作出一定调整。
也有专家指出,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率的同时,也应根据公积金提取和贷款的动态变化情况,保证沉淀资金的合理比例,避免出现“无钱可贷”的情况。
“异地互贷”、“异地提取还贷”需求是否能实现?
在各地对公积金政策的诸多调整中,公积金“异地互贷”和“异地提取还款”政策格外引人关注。
所谓异地互贷,就是指购房者在其他城市买房时,也可以使用在本地缴纳的公积金。近几年,随着一线城市房价不断上涨,不少在一线城市工作的人把购房目标转向了周边的二、三线城市或自己的老家,如北京人在河北燕郊买房、上海人在江苏昆山买房等。或者在省会工作的人,选择在周边城市买房。但是,按照原来的政策,由于购房者在北京或上海交纳的公积金,他们在其他城市买房,就得不到公积金贷款的支持。显然,公积金异地贷款的需求正越来越多。
目前,全国范围内实现公积金互贷的,仅限于同一省份的几个城市之间。如先行改革的辽宁、珠三角、长株潭三地,都是彼此经济联系紧密的城市群。
以珠三角为例,2009年,广东省在广州、佛山、珠海等8个城市之间启动了公积金异地互贷,截至2011 年6 月底,这8个城市已互放异地公积金贷款6200余户,金额达到13.5 亿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这一互贷范围增加到9个城市。
目前,跨省的公积金互贷则尚未实现。此前北京与秦皇岛之间曾开展相关试点,但事实上2009年年底就已经暂停。
要实现公积金异地互贷,难度并不小。专家指出,如果施行互贷的两个城市个人收入水平和房价水平相差悬殊,可能造成资金的流失和不合理利用。另一方面,跨地域的公积金互贷,应当需要完善的制度,尤其是要加强审核,避免因为制度上的漏洞出现骗贷的行为。在个人住房信息联网尚不完备的情况下,操作难度大、存在一定风险。此外,相关机构在异地管理和交流上还存在技术障碍。因此异地互贷的探索应当谨慎前行。
但无论如何,上述地方在省内实现了公积金互贷,仍然被视为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未来,随着住房公积金异地支取、转移和异地多向互贷业务的开办以及公积金业务领域的逐渐拓宽,住房公积金对购房者的支持力度还会不断加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