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岐山开座谈会8专家会上"争鸣" 财产公开成焦点【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首页
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高层动态

王岐山开座谈会8专家会上"争鸣" 财产公开成焦点【2】

2012年12月02日08:36    来源:新京报     手机看新闻

  • 打印
  • 网摘
  • 纠错
  • 商城
  • 分享
  • 推荐
  •    
  • 字号

  官员财产公开成焦点

  房产价值高,官员率先实行房产公开,很容易查实其购房款是否来自合法收入,也是发现腐败的最明显线索

  会上,多位专家谈到尽快实行官员财产收入申报公开问题。

  周淑真教授提到,反腐败工作很早就有“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提法,但在推动落实中进展缓慢,政府官员财产申报制度是各国通行的预防腐败的有效做法,在我国虽然很早就在个别地区进行了试点,但迟迟没有在更大范围内开展,“建议立即建立财产申报制度”。

  马怀德同样力主尽快建立领导干部财产申报制度,“财产申报制度的关键就是公开,公开才能达到财产申报的效果和目的。公开是反腐败的利器,只要公开了,很多腐败现象就没有藏身之地。”

  红旗出版社原副总编辑黄苇町发言时进一步提出财产公示。从目前看,对社会上呼声最高的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应有所回应,“这也是国际反腐败斗争已证明行之有效的反腐败措施”。

  黄苇町主张,可以将房产公开作为突破口。由于各种隐性收入大量存在,目前,核查官员全部财产和收入难度还较大。

  不过,房产需实名登记已能够实现全国联网,查清领导干部及其配偶子女名下有多少房产,从技术层面不成问题,实施起来相对容易。而且,房产价值高,官员率先实行房产公开,很容易查实其购房款是否来自合法收入,也是发现腐败的最明显线索。

  黄苇町还提出,在“立信”上要有新突破。

  他认为,当前,群众仍对两种腐败活动反应最强烈。

  一种是发生在身边的直接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活动;另一种就是某些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或职务影响,为配偶、子女、其他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非法利益问题突出。

  他说,当然,也有些属于领导干部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打着领导旗号拿地、拿项目、入权力股,而领导本人并不知情。但不管是真是假,在群众中产生的政治影响都极其恶劣,都要以敢于碰硬的态度,一查到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任建明则更关注背后的制度设计细节,他认为,在中国特殊的文化,特殊的发展阶段有特殊的问题,不是说把国外的制度简单地搬过来就有效。

  反腐败认识被提升

  任建明感觉到,十八大后,对反腐败的认识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王岐山在座谈会上称,党的作风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生死存亡。

(责任编辑:王喆、段欣毅)


时政要闻
人民日报重要言论库
重要理论
时政资料

24小时排行|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