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以前,这些财政数据是神秘地躺在文件柜里,或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稀罕物,普通市民不得而知。而今,一个市民只要能上网,会看报,都可以了解各个单位花了多少钱,收了多少钱。
一周以来,我们看到了部门对公众质疑的积极回应,看到了市民对公共开支的热切关注。也看到了一些部门,被媒体放大了某一事实而备觉委屈。
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这是一个中国城市,第一次堂而皇之地将最神秘的城市家底,大大方方的晒在阳光之下,任人评点和查看。这个行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上下回溯,其历史意义并不亚于官员的财产公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作为公共部门,接受公众监督正是应尽之义。而愿意让公众将质疑建立在公开数据、事实之上,无异于主动将自身躯体投入百姓熔炉中,接受公议的千锤百炼。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样的硬,应是从无惧公众评议中来,应是勇于面对公众意见中来。
行文至此,笔者要为广州大胆公布部门决算叫声好。国内也有一些城市公开了部门决算,仔细查阅比对,远远没有广州披露得详实。更多的城市,尚未将财政决算公开提上议事日程。
今年5月,国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全面了解社会各界对财政预决算公开的反应,不断调整完善财政预决算公开的内容、方式,更好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财政预决算公开后,要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做好相关解疑释惑工作。对反映出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妥善解决、总结提高。
我们有理由相信,思想开放的广州各部门能坦承接受市民建议,敢于接受市民监督,把纳税人的钱花得更到位、更有效,花得更有质量。
(来源:南方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