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6.87万名公职人员平均年薪12万【2】--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广州6.87万名公职人员平均年薪12万【2】

2012年11月30日09:55    来源:南方日报    手机看新闻

  还有7部门未公开详细数据

  记者仔细查阅各部门决算账本发现,市外事办、市物价局、市国资委、市法制办、市人社局、市文广新局等六部门并未公开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及家庭的补助的详细数据。广州市公安局则未能公布任何决算数据,仅公布了“三公”数据。

  此次晒决算账本,绝大多数部门公开了公共预算支出的详细内容。支出合计总数包含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等五个大项。基本支出一项,又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三个小项。

  市外事办、市物价局、市国资委、市人社局、市文广新局等五个单位,均未在基本支出项目下,列明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小项的详细数字,只有一个基本支出的笼统数。

  五个单位中,市人社局的基本支出最多,为69442.09万元。市文广新局居次,为57755.27万元。此外,市外事办的基本支出为1782.63万元,市物价局为2519.12万元,市国资委为1660.19万元。

  市法制办的基本支出一栏中,也列出了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三个子项。但是,并未对应填充相关数据,只标明了基本支出总数为1110.73万元。

  司法局发放个人家庭补贴41亿?

  部门回应:工作疏漏今天改正

  广州市各部门此次公开决算账本,凸显了公共部门接受公众监督的诚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赞誉。不过,记者发现,也有部门出现了一些小失误,值得进一步改进。

  在查阅市司法局的决算报告时,记者被其中一个数字吓了一跳: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为414361.22万元。

  账本显示,该局基本支出总额为7404.82万元,工资福利支出为4408.67亿元,商品和服务支出为1045.48万元,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为414,361.22万元。

  记者当即联系了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后,该负责人连声说“对不起”。他表示,今日他们将马上改正。“会计年纪有一点大,出现了一点疏漏,实在不好意思。”

  在查阅市外事办的决算报告时,记者发现了一个错误。

  报告中显示,“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总编制人数95、在职实有人数89……离退休人员26人,其中:离休人员3人,退休人员24人。”

  24+3,明明等于27。咋等于26呢?看来,这一道简单的小学算数题居然算错,属于低级错误。

  -快评

  为广州

  公布决算报告叫好

  黄伟 晏磊

  上周五,广州所有单位行局,大大方方向社会公众公布了2011年度的决算报告,文本统一、步调一致,让全国媒体感叹不已。

  什么是决算报告?决算报告提供的是这样的信息——一个政府单位过去一年的行政运行过程中,获得了多少收入,收入从哪些渠道来;一年总共花了多少钱,钱都花到什么地方去了。

  在过去的一周里,我们从决算报告中,读出了相关政府部门一年的出国费用是多少、多少人出国、都去了哪些国家;一个政府部门有多少公务用车、公务用车一年花了多少钱。

  我们还知道了,广州市有八所机关幼儿园是靠几千万的财政拨款养起来的,数十个政府部门的员工,一年花掉了1.5亿元的公费医疗费用,同时领取了6.2亿的住房补贴。

  今天,我们还向读者展示另一组数据——数十个政府部门给公职人员和工作人员,去年一年发了多少薪酬?广州市的公职人员平均年收入是多少?与普通市民的平均收入相比,差距是多少?

  而在以前,这些财政数据是神秘地躺在文件柜里,或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的稀罕物,普通市民不得而知。而今,一个市民只要能上网,会看报,都可以了解各个单位花了多少钱,收了多少钱。

  一周以来,我们看到了部门对公众质疑的积极回应,看到了市民对公共开支的热切关注。也看到了一些部门,被媒体放大了某一事实而备觉委屈。

  不过,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这是一个中国城市,第一次堂而皇之地将最神秘的城市家底,大大方方的晒在阳光之下,任人评点和查看。这个行为,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上下回溯,其历史意义并不亚于官员的财产公示。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作为公共部门,接受公众监督正是应尽之义。而愿意让公众将质疑建立在公开数据、事实之上,无异于主动将自身躯体投入百姓熔炉中,接受公议的千锤百炼。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样的硬,应是从无惧公众评议中来,应是勇于面对公众意见中来。

  行文至此,笔者要为广州大胆公布部门决算叫声好。国内也有一些城市公开了部门决算,仔细查阅比对,远远没有广州披露得详实。更多的城市,尚未将财政决算公开提上议事日程。

  今年5月,国家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在全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各级财政部门要及时全面了解社会各界对财政预决算公开的反应,不断调整完善财政预决算公开的内容、方式,更好地接受社会公众监督。财政预决算公开后,要密切关注社会舆情,做好相关解疑释惑工作。对反映出的突出问题,认真研究、妥善解决、总结提高。

  我们有理由相信,思想开放的广州各部门能坦承接受市民建议,敢于接受市民监督,把纳税人的钱花得更到位、更有效,花得更有质量。晏磊 黄伟

分享到:
(责任编辑:仝宗莉、段欣毅)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