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学理表示,要改变在城市化和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陌生人社会”,就需要基层政府和基层社会组织积极推动开展各种邻里互助活动,推动建设一个以社会为中心、以规则和情感为纽带的“新熟人社会”。”
“以邻居节、邻里节、睦邻中心为载体的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和谐社区与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也将大大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了解和信任。”马学理说。
在所在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鼓励下,芮熙凤后来加入了社区腰鼓队,成为年龄最大的队员,还在同年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邻里节。今年9月,芮熙凤在家中不慎被热水烫伤了脚,“小区里的好多老姐妹轮流来我家看望我,照顾我,陪我说话。心情好了,病自然也就好得快多了。”现在芮熙凤老人跳起舞来动作娴熟,完全看不出是脚伤初愈。
镜湖区区委书记卢仓报介绍说,2008年底,镜湖区开始举办“邻里节”活动,以满足社区居民渴望建立和睦邻里关系的意愿,引导广大居民走出“小家”走进“大家”,有效地改善了社区邻里之间封闭式的人际关系,通过沟通加强信任。
中共中央党校社会学教授谢志强也表示,在从陌生人社会转向新熟人社会的过程中,民众的广泛参与很有必要,此时基层社会组织和基层政府就是帮助提高参与度的重要桥梁。
中国社区工作协会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60%以上的社区居委会开展了各具特色的睦邻文化活动,帮助居民走出小家,以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已在浙江、上海、江苏、重庆、广西等十多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基本实现了全覆盖。
(来源:新华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