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谈幸福与烦恼:过节只发300但有安全感--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公务员谈幸福与烦恼:过节只发300但有安全感

2012年11月26日14: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手机看新闻

  围城之内:真实公务员的“幸福”人生

  他们都生活在体制内,有着大多数人羡慕的公务员身份;他们是公务员中的“小人物”,过着自己的小日子,有着自己的小幸福与小烦恼;而他们却也是这个群体中的大多数。

  奋斗篇·奋斗的过程比怨天尤人更值得享受

  来自南方小城的林立目前在国家某部委工作,主要负责外事管理工作。今年是她来北京的第六年,也是她工作的第六年。

  11月15日晚八时,是笔者约好林立采访的时间。林立也如约出现在网上。林立说她刚从外面开完会回到办公室,正在吃晚饭,所谓的晚饭不过一块面包。接下来还得将写了一半的报告写完,明早得交给处里领导。我们的采访也只好改期。

  后采访得知,当天九点半之前,林立完成了手头的工作。九点半不算太晚,不用担心赶不上回家的末班车。地铁倒公交,路上要一个多小时,快到十一点才能回到五环外的小窝。2008年,在父母的建议和经济支持下,林立买下了现在这个小一居,开始了房奴的生活。“为了省下装修钱和租房钱,买的二手房,当时真的觉得那就是个鸟不拉屎的地方,每天上班要一个多小时,早上六点多就得起床,还不如当初住单位的集体宿舍方便。尤其经济压力非常大,虽然父母出了首付,但那会刚上班,根本就没有积蓄,每月还完房贷基本就没有什么钱了。”与大多数女孩一样,林立喜欢逛街、网购,但是买了房之后,所有的这一切都改变了,“简直过的就是节衣缩食的生活”。

  林立说,本以为在中央部委工作,房子问题会好解决一些,至少买房多少会有些优惠。但工作后没多久就发现这些都不过是幻想。到最后自己还是做了个“啃老族”,比起靠自己努力买上房的那些“高级白领”的同学,林立心有不甘。

  学法律出身的林立读的虽不是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出国留学在她就读的大学简直凤毛麟角,但毕业时她收到了3份国外大学的offer。一心想去北美法学院读书的她,没有因为因一分之差与燕园失之交臂而沉沦,在别人还迷惘抱怨的时候她在学习,她认为奋斗的过程比怨天尤人更值得享受。在大部分人准备考研的时候她在为出国准备,英语四级99.5分,六级89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特等奖,托福接近满分,更加坚定了她出国读书的信心。“当初我的设想是去美国留学,考个bar,在美国找个律所执业几年再回国。不过家里觉得公务员比较稳定,女孩子出去父母也不太放心。”

  因此,在递交完所有申请材料后,林立也报考了国家公务员。自觉英语有优势的林立报考时填的是涉外的岗位。经过一个星期仓促的准备,参加了公共科目考试。之后是一轮又一轮的复试、面试、体检,最终被录取。

  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林立最终选择了父母认为比较好的路。与现在的“东家”签订协议的同时,林立收到了哈佛大学和纽约大学的拒信,以及其他一些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在林立看来,走上公务员这条路,纯属偶然。

  无论是一心准备出国还是后来放弃出国选择公务员,林立都显得有些“另类”。林立说,从前曾为这种不同而忐忑,现在却变得坦然。

  “对于当初的选择,你有过后悔吗?”被问到这个问题时,林立沉思了几秒,“各有各的精彩吧。缺点是收入比较低,没有传说中公务员的‘灰色收入’,我们单位也有人因为收入低而辞职;但相比较那些在律所、外企工作的同学来说,压力相对较小,虽然我的工作也比较忙,但并没有升职、加薪、裁员等压力,因为公务员的晋升都有相应的程序,比如我现在是正科级,基本在工作前十年级别不会有太大起伏。”

  “工作已经6年,有没有对这份工作感到厌倦?”

  “大多时候我们的工作节奏比较快,挑战性也比较大,不会觉得厌倦;不过事情多的时候也会觉得烦,而且有些事情看似简单枯燥但也需要耐心和整体安排的能力,比如这些天在对年度文件进行归档,一年那么多文件要进行分类、排列、编号、编目等,一个环节出错都不行,听着简单其实也挺繁琐的。”

  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林立曾经问过那些在部里工作了10年甚至20年的同事为什么能坚持下来,得到的回答是“有归属感,自己的价值得到了体现”。现如今,林立也有这种感觉。由于一直从事外事工作,礼宾接待、对外交流、形势调研、日常办案这些都是她的工作职责,每办完一件事都觉得是切切实实办了一件实事,很有成就感,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自己也得到了成长和锻炼。

  2008年底,林立被派往欧洲常驻。常驻最初的感觉是新鲜、兴奋,对于爱旅游爱美食的林立来说,欧洲的生活无疑是美好的,而且驻外期间工作比在国内相对轻松,还有一定的出差补助。但最初的新鲜之后,生活习惯、文化观等冲突也让她更加想念父母、朋友。两年的驻外也让其在出国前开始不久的恋情因异国而结束。

分享到:
(责任编辑:王喆、段欣毅)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