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内勺嘴鹬可能消失
此次东方白鹳遇害的渤海之滨,是候鸟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路线上的重要节点。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今年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对东亚和东南亚潮间带栖息地特别是黄海、渤海地区的状况作了分析。报告显示,这条迁飞路线上水鸟物种总数是155种,至少33种是全球受威胁的或近危的物种。
报告评估了路线上388块有水鸟的海岸地块。在这些地方观察到的水鸟数量,每年下降5%-9%,是“地球上任何一个生态系统所罕见的”。
下降最快的是目前已经极度濒危的勺嘴鹬,以年均26%的速度消失。据预测,它将在10年内灭绝。
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认为,整个迁飞路线的海滩及邻近地区都存在捡蛋、毒杀等人类行为,但栖息地的消失可能是最大威胁。过去50年,中国海岸湿地消失了51%,日本消失了40%,韩国消失了60%,新加坡消失了70%以上。
北京师范大学鸟类学专业硕士、赴大港参加东方白鹳救助行动的志愿者雷维蟠就此指出,比防盗猎更重要的,是“保卫每一处迁徙中停地的存续和质量”。
他主张对重要的候鸟中停地——如大港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他说,我国前辈学者抢救性地倡议划出了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起了很大作用。但当年没有考虑到候鸟迁徙路线,这是现在迫切需要做的。
湖南猎鸟事件后,10月底,30多个爱鸟机构联名发出公开信,呼吁建立候鸟迁徙廊道自然保护地管理机制,为候鸟的生命通道保驾护航。
他们认为,我国在候鸟繁殖地、越冬地设有自然保护区,但对迁徙廊道的重视程度则远远落后,希望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候鸟迁徙廊道的自然保护区。
“这是一条重要的候鸟生命线,却布满了鬼门关。”公开信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