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精神:引领全疆大跨越【4】--时政--人民网
人民网>>时政

新疆精神:引领全疆大跨越【4】

2012年11月20日15:00        手机看新闻

  资料图片:克州中国华能集团援建的别迭里水电站。 夏眀放 拍摄

  勤劳互助

  张春贤指出,邻里之间、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互相学习,“勤劳互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各少数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的民族特征,也是全世界共同的稳定基础”。

  勤劳与互助是新疆人一种不可或缺的永恒精神。自古以来,与中原地区相比,新疆的自然条件就比较恶劣,不管是绿洲农业还是游牧业,人们都要和大自然作艰苦的斗争,唯有靠勤劳和互助才能生存发展。

  维吾尔谚语说:“沙石里可以淘出金子,汗水里可以找到幸福”。从古到今,新疆人凭着勤劳不断创造出人间奇迹,大型人工湖“克孜尔水库”,绿洲面积由1950年的4万平方公里扩展到今天的7.07万平方公里,实现粮食自给自足并略有盈余,畜牧和工业产值不断有新的突破……

  “众人拾柴火焰高”说明,互助是人类生存之道。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了新疆,各民族之间的互助是新疆人的光荣传统。在古代,维吾尔族人的先民回纥,曾经两次出兵援助唐朝中央政权平息安史之乱;在近代,浩罕国军官阿古柏入侵新疆,清朝派钦差大臣左宗棠督办军务,得到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援;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大后方的新疆各族人民纷纷捐钱捐物支援抗战,1939年,以捐的152万余元购买了10架战斗机,命名为“新疆号”,送往抗日前线。历史事实证明,互助是一种植根历史的“新疆精神”,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所具有的中华民族精神。

  在“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目标下,新疆各族人民的勤劳与互助有了更深更广的涵义。

  “勤劳”意味着有更高的勤劳致富的目标,有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技术要求的劳动技能,有走出家乡、走出新疆的勤奋创业的能力。在更大的范围内,中央举全国之力推进新疆发展,是一种广义上的“互助”。如各民族间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交流与共享,以及十九省市对口援疆。在援疆大潮中,援疆省市与受援地的互补,更会达到两者的互惠互利、共同进步。

分享到:
(责任编辑:刘典典(实习)、段欣毅)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