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我国对日资深外交官王泰平著书《中日建交前后在东京》日前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本书作者先后在我国驻日本大使馆、驻札幌、驻福冈、驻大阪总领馆(大使级)工作,后来又出任中日两国政府共同事业—财团法人日中友好会馆的中国代表理事。现任中日友好21世纪委员会中方副秘书长、中日韩经济发展协会会长、中日关系史学会副会长等职。作者还是外交部派驻日本的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记者。中日邦交正常化前后(1969-1973),作者奉外交部和新华社的联合派遣,以《北京日报》记者身份常驻日本。
《中日建交前后在东京》忠实地记述了作者记者生涯中的亲为、亲历及所见、所闻、所学、所感,包括三部分内容:一为记述作者任内印象深刻之事,尤其是遵照周恩来总理和外交部领导的指示,为中日建交进行活动的情况,以及建交前后重大事件和建交过程的采访录,生动展现了中日建交的历史进程中,两国领导人的真实对话的场景,以及那个特殊历史时期鲜为人知的内幕;二为尘封的日记,它“原生态”地记录着记者时代采访、考察、调研的内容和彼时异国生活体验的心得和感想;三为链接的内容,为后期所写与记者生涯密切相关之人和事。本书有很强的可读性和知识性。不仅对了解和研究中日建交时的日本、中国和中日关系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而且对观察和分析当今的日本、中国和中日关系也有参考价值。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外事委员会主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前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赵启正先生为该书作序,说明他推荐此书的两个理由。一是认为此书具有很高的历史资料价值。 他说;“黑格尔认为参与历史事件或历史事件同时代的人写就的历史,具有记录性和见证性,可靠性最高。他称这种历史为‘原始的历史’,显然此书符合这个范畴。”二是认为这本书可以视做“公共外交案例集”,供研究者参考,称“王泰平先生是一位从事中日公共外交卓有功勋的‘公共外交家’。他除了记者工作以外,以大量的精力用于与日本对华友好人士和政界人物的沟通,为恢复中日邦交做了脚踏实地的贡献。”
鉴于该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该书中文版作为清华大学东方文库选藏书目出版,该书日文版由日本勉诚出版社于今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时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