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委农工委、市农委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以“统筹城乡创一流、科学发展当先锋”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有力地推动了“三农”科学发展。
在统筹城乡发展上率先,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这一根本要求,集中力量统筹城乡,集中资源聚焦“三农”,在六个方面实现了“全国率先”:一是率先推行了财政资金购买生态服务;二是率先实现“村村通油路”、“村村通公交”、“村村通信息网络”、“村村有文化设施”、“村村有健身设施”、“村村有医疗卫生室”等农村公共服务的全覆盖;三是率先实现了“五项基础设施”全覆盖,做到了农民暖起来、农村亮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四是率先实行了村级组织工作经费保障制度,农村基层政权、自治组织明显加强;五是率先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城乡统一的养老制度实现了全覆盖;六是率先探索了一二三产相融合的都市型现代农业,充分体现了绿色、人文、科技特征,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凸现。
在转变发展方式上领先,农村经济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按照“城乡一体”的思路,基本完成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改革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市300多万名集体经济成员成为新型集体经济组织的股东,152.6万农民成为集体生态林股东,增强了集体经济活力,保护了农民合法权益。基本完成城乡结合部50个重点村城市化建设任务,探索了城乡结合部地区城市化的新路经。落实城市总体规划和区县功能定位,以中心城-新城-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为节点的现代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全面实施促进农民增收行动计划,使农民收入实现了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连续三年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速度,今年1—9月,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4549元,同比增长12.2%。
在改进工作方式上争先,推动“三农”科学发展的合力更加强劲。与市各有关部门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决策和工作推进机制,搭建项目平台和工作平台,形成了公共资源向“三农”倾斜配置和协同配置以及各个部门合力兴农的格局。加强政策研究和顶层设计,连年出台指导“三农”发展的综合性政策意见,编制完成了体现城乡一体化思路的一系列“十二五”综合及专项规划,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强化“两委”领导干部联系区县制度,深入开展“三进两促”活动,推行“一线工作法”,切实转变作风、服务基层、破解难题。特别是在今年抗击“7?21”特大自然灾害工作中,按照“委(局)领导包区县、业务部门包行业”的工作模式,派出13个工作组在第一时间分赴各区县,迅速出台了灾后农业恢复生产的七项政策,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核心骨干作用,有力地推动了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通讯员 李伟书 杨中杰 席俊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