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是中国空军成立63周年纪念日。中国空军副司令员何为荣中将,在此间举行的军事飞行训练国际交流活动上致辞。吴成杰摄
11月11日,是中国空军成立63周年纪念日。中国空军副司令员何为荣中将,在此间举行的军事飞行训练国际交流活动上致辞。吴成杰摄
国防部网北京11月11日电 申进科、杨振、黎璇报道:11月11日,是中国空军成立63周年纪念日。空军司令部军训部在此间举行的军事飞行训练国际交流活动上介绍,中国空军成立63年来,飞行员培养经历了从战时速成到稳定发展、从重视数量到追求质量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的每一步,都凝结着前人对飞行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对未知领域的大胆探索。
新军事变革对飞行员培养模式提出新挑战
空军司令部军训部表示,就飞行员培养而言,目前所面临的背景,是新军事变革对空军发展建设的深刻影响,是信息时代促成的作战样式的变化,是航空技术发展带来的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这些都对飞行员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飞行员培养模式的变化,还要综合考虑国情、军情,包括国家经济实力、国民素质、教育体制等方面的发展,以及空军所担负使命任务的拓展等因素。
中国空军飞行员培训体制处于过渡阶段
空军司令部军训部介绍,中国空军的飞行员培训体制,目前正在由“三级五阶段”向“四阶段”过渡。“三级五阶段”体制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三级”是指飞行院校、航空兵训练基地和航空兵部队,“五阶段”包括基础教育、初教机训练、高教机训练、作战飞机改装训练和作战应用训练。正在着手实施的“四阶段”新体制,取消了航空兵训练基地这一层级,飞行学员在院校完成本科学历教育和任职教育后,直接进入航空兵部队进行作战飞机改装和作战应用训练。
“飞行员”的内涵已突破了传统概念
飞行员培养的新变化,首先源于对飞行员培养目标的重新认识。空军司令部军训部表示,如果说飞机发明之初,飞行员还只能称作是飞行器驾驶员的话,今天对飞行员的定义已远远超出了前人的想象,他们集任务规划员、平台操控员、武器管理员、信息分析员等于一身。这些称谓在不久的将来还会有进一步的突破和延伸,“飞行员”的内涵已突破了传统概念,要求重新审视以往的培养模式,有针对地对培训体制进行改造。
心理品质成为招飞选拔的重点项目
空军司令部军训部介绍,生源质量包括生源的文化水平、身体素质、心理品质及其职业爱好等等,直接关系到飞行员培养的成才率和未来发展潜力,也影响着飞行员的培训周期。
空军司令部军训部表示,提高生源质量最有效的途径是开展青少年早期航空教育,中国空军正在积极倡导这项公益事业,采取军民融合的方式,有计划地针对青少年特点开展航空知识普及教育和飞行体验活动,目前已在部分有条件的地区组织了先行试点。同时,还成立了若干所飞行少年军校,对具有飞行潜质的青少年进行早期定向培养。
科技的发展对飞行员的文化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空军司令部军训部介绍,空军2012年招收的新学员,73%达到了国家重点高等院校录取分数线。心理品质也已成为招飞选拔的重点项目,已经研制开发的心理品质检测系统在招飞中发挥了有效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