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民网年终策划|“责任中国”年度评选

“我想上大学。”河北阜平县顾家台村贫困女孩顾文香,近期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坚定地说,“为了改变家里状况,我必须要考一个大学。”
  这与其一年前的打算截然相反,彼时她准备退学挣钱养家。她能够作出如此改变,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考察有关。
  2012年12月30日,在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的习近平来到顾文香家,了解到顾家种了3亩地,收入全靠卖玉米所得。顾家的困境引来社会关注,顾文香获得了资助得以继续学业。“我现在比以前更努力了,畏难情绪减少了。”她告诉人民网记者。
  其实,改变不只发生在顾文香一个人身上。这一年,习近平曾考察过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乃至整个阜平县都发生了不小变化。

“我们现在有信心,信心很足”  2013年11月底,骆驼湾村的最低气温已达零下10摄氏度左右。人民网记者到达村民唐荣斌家时,老两口正准备吃午饭。一口大锅里蒸着南瓜、土豆、馒头和白菜汤,热气腾腾。
  对过上好日子,唐荣斌表示有信心。唐荣斌说,“我们现在有信心,信心很足。”在与人民网记者交谈过程中,他脸上始终挂着笑容。

“明年努力挣钱,争取早日奔小康”
  “总书记去我家后,我家变化挺大的,我爸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干活特有干劲。”顾成虎的女儿顾文香说,“我爸不善于跟人交流,平时不怎么说话。现在我每次从学校回家都告诉我,这么多人帮助你,要好好学习。”在2013年,顾成虎家收获不小,他带着儿子为村里修路,为村民建猪圈,收入有8万元。

  “五年稳定脱贫、八年建成小康”
  据阜平县直部门和乡镇初步测算评估,2013年该县农民收入增加主要是:大枣、板栗等果树改良后增收1500万元,新增养殖牛羊鸡等增收1280万元,蔬菜、中药材种植增收1700万元,旅游服务业增收100万元,劳动力转移增收3550万元,低保扩面提标增收3300万元。以上共计增收1.1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685元。2013年该县10个村7944名贫困人口将脱贫。[详细]


  • 唐宗秀家的院子

  • 骆驼湾村民唐宗秀家

  • 唐荣斌家的院子

  • 骆驼湾村村貌

  • 骆驼湾村民委员会

  • 骆驼湾村民唐荣斌家

“张巡视员”“老张”这两个称呼,副厅级干部张玉奇已习惯了后者。在河北阜平县骆驼湾村,当地村民都这么叫他。他是河北省委办公厅副巡视员,另一个身份则是省委办公厅驻骆驼湾村工作组组长。
  在阜平县,还有不少像张玉奇这样的驻村干部。河北省委、保定市委决定派出驻村工作组对阜平进行为期三年的帮扶,驻村干部每年一换。2013年,派出155个驻村工作组、465名工作队员,入驻阜平154个村。这些工作队员中31名是副厅级以上干部,155名是处级干部。驻村以来,工作组确定帮扶项目6294个,目前完成项目6268个,完工率99.6%。
  数字的背后,驻村工作组、阜平县政府也不断对扶贫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也发现不少问题还有待解决。 骆驼湾村主街道两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骆驼湾村主街道两侧安装了太阳能路灯。

扶贫项目:吸引年轻人返乡发展很关键
  村里多为老人、妇女留守的问题在骆驼湾村也存在,这引起了张玉奇的担忧。“没有青壮劳动力,投入的一些产业项目能不能搞好,如何吸引年轻人返乡投入家乡建设?”张玉奇指出,驻村工作组队员一年一换,如何确保下一个工作组与上一个工作组扶贫工作保持连续性应当认真考虑。

  扶贫队伍: 驻村干部应逐步年轻化
  张玉奇认为,驻村工作组队员应当年轻化,年龄一大,容易有惰性。“这件事情我给乡里县里都反映过,年轻人朝气蓬勃,他的观念不一样,干劲力度不一样”。

  扶贫机制:单一发展模式难脱贫
  “阜平各乡各村的差异较大,群众的贫困程度和贫困原因各有不同,用统一的措施单一的模式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阜平县县长徐志清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指出。[详细]

扶贫最大的困难是转变观念
  “在这里工作最难的一件事,就是转变乡亲们的思想观念。”11月27日,河北省委组织部驻顾家台村扶贫工作组组长郄志忠说。
  与大多数村子一样,顾家台村的青壮劳力都外出打工,留下的多是老弱妇孺,地理条件和人口劣势限制着耕地的产出和乡亲们的收成。但身负将这个村子改头换面、脱贫致富重任的郄志忠却认为,这些都不是最大的困难。

  现实困境:缺年轻人+缺产业=缺未来
  村里没外边挣钱多只是年轻人外流的其中一个因素,更重要的因素是,这里几乎什么都没有。连小孩儿在村里长到一定年纪,都得离开村子,到县城的学校上学,更别提医疗、社保这些农村满足不了的需求,将求上进的年轻人赶得直往外跑。

  扶贫终究是扶人
  第一步:把人留下
  “过去咱们针对救济和扶贫的社会功能没有细分,长期是输血式救济,给东西,现在也需要慢慢分清楚,”陈佳资说,“政府的支持除了基础建设,就是产业建设。尤其是后者,应该定位在帮助解决困难上,绝不能把老百姓的主体地位迷失掉。扶贫归根结底扶的是人。”具体到阜平的现实中,要“扶”人,第一项任务是得把人留住。

  第二步:给人支持
  人动员起来了,下一步则是知识、技术、资金和配套设施的支持。老白、老闫、老胡、老刘等几个养羊户最关心的,是政府能提供哪些实实在在的帮助,“有钱当然好,但钱以外的东西也重要”。

  第三步:扶起未来
  这一步扶贫并非火烧眉毛式的紧急工作,但却比什么都重要——要使一个地方脱贫不返贫,希望系于这个地方的孩子。[详细]

人民网评:给脱贫梦一个可期许的未来
  一个地区的贫困问题,往往是自然环境和人文条件、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等因素复杂交织的结果。实现可持续的脱贫,不能依靠一时一任的艰辛付出,更不能抱有“等靠要”的陈旧思想。“输血”必不可少,“造血”更为重要。在总结阜平一年的扶贫得失之后,我们更应着眼于扶贫工作的未来。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近日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再次传递了这样强烈的讯息。化已有成绩为前行动力,变工作思考为实干行动,让美好未来不再是黄粱一梦,阜平的扶贫路仍须坚毅踏实地走下去。期待有一天,阜平的脱贫路径能成为中国扶贫攻坚战中让“黄土变成金”的宝贵经验。[详细]

采访对象


记者翁奇羽

记者李叶

记者刘茸

记者段晓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