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之治》“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系列解讀

扎根歷史立足實踐 彰顯中國金融學發展的自信

宋子節

2021年05月27日09:50  來源:人民網
 

編者按:

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如何加快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建設與創新發展?人民網《中國之治》推出“把鮮活的思想講鮮活”系列解讀,邀請多位專家探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建設之路。本期嘉賓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曉晶。

展現中國金融發展特色 立足中國金融豐富實踐汲取創新動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學理論研究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其中金融學理論的發展是最為顯著的領域之一。堅持問題導向,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是理解中國金融學創新發展的密鑰。

談到中國金融學建設與發展,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張曉晶表示,中國金融的豐富實踐是金融學創新發展的源泉。

“中國共產黨百年的思想與實踐,新中國70多年的探索,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金融改革發展的豐富經驗,給中國金融學的發展提供了深厚土壤和創新動力。”張曉晶介紹說。

抗日根據地的“邊幣”與國民政府“法幣”的貨幣競爭,建國初期治理通脹的經驗等實踐活動推動了中國金融學的發展。改革開放后,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軌,一個重要條件和結果便是經濟的貨幣化和金融化。

“中國金融發展一方面通過服務於儲蓄與投資的轉化,促進了經濟增長,另一方面保持了長期的金融穩定,從未發生過金融危機。這是中國金融為世所罕見的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長期穩定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張曉晶指出。

立足實踐,總結經驗,充分詮釋中國金融的特色所在。張曉晶認為,中國金融學應聚焦這些不能被西方主流金融理論所充分解釋的中國故事,展現中國金融發展的特色,並從中提煉出一系列具有原創性、標識性的新概念、新論斷,推動新時代金融理論的創新發展。

扎根歷史積澱吸收營養 發揮傳統經濟金融思想的寶庫作用

一直以來,人們常常困惑於“中國古代豐富的貨幣金融實踐未能產生影響深遠的貨幣金融理論”這一現象。對此,張曉晶表示,盡管我國傳統經濟金融思想在系統化、理論化方面還有諸多不足,但卻不乏真知灼見。

“回溯歷史,五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與傳統沉澱為中國金融學的底色。例如,凱恩斯在1912年為《孔門理財學》所作的書評中就曾花了約三分之一的篇幅來轉述中國的貨幣制度和思想,並指出中國學者很早就懂得格雷欣法則(即劣幣驅逐良幣)和貨幣數量理論。”張曉晶介紹說。

不僅如此,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唯一提及的中國人是王茂蔭。王茂蔭於十九世紀中葉提出發行可兌換的鈔幣以緩解財政危機,對此馬克思是贊同的。馬克思曾說過:“如果紙幣以金銀命名,這就說明它應該能換成它所代表的金銀的數量,不管它在法律上是否可以兌現。一旦紙幣不再是這樣,它就會貶值。”

“著名貨幣史專家彭信威也指出,漢代法家的貨幣國定說可以認為是早期的貨幣理論,這種學說和近代克納普等人的學說很接近。如果進一步延伸,它甚至可以看作是當前非常時髦的現代貨幣理論的鼻祖。”張曉晶指出。

從古至今,傳統經濟金融思想與中國社會實踐為中國金融學發展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既是中國金融學汲取營養的寶庫,也是學科創新發展的動力源泉。這些真知灼見源於中國傳統社會的實踐,是中國金融學重要的思想來源。

破除西方主流金融學教條 彰顯中國金融學發展的自信

主流金融學總結的是西方發展經驗,而中國金融學必然要講中國故事。

“如果說以前對於中國金融發展經驗的總結還缺少‘底氣’並唯恐其與主流不一致,那麼今天,這種‘不一致’或‘特色’恰恰是中國經驗的價值所在。”張曉晶說。

如今,中國金融在金融科技、普惠金融、綠色金融方面的探索,進一步彰顯了中國金融發展的自信。金融科技為小微企業精准輸血,暢通小微企業的融資渠道。早在2016年,中國人民銀行、財政部等7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明確要求銀行業協會組織開展銀行機構的綠色評價工作。

“從經濟科學的范式革命來講,隻有那些新鮮的獨特的經驗,為原有的范式(比如主流范式)所不能解釋的現象,才可能是理論進步的真正動力和源泉。這些奠定了中國金融學創新發展的基調。”張曉晶說。

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更為全面而深刻的理論分析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任,中國金融學的創新發展當為此作出應有的貢獻。”張曉晶表示。

(責編:任佳暉、秦華)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