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十三五”時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當前,“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向前邁出了新的一大步。站在歷史交匯點上,回望過去五年輝煌成就,展望未來光明前景,新聞聯播從今天(11月28日)開始推出系列報道《“十三五”,我們這五年》,報道“十三五”期間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發展的壯麗圖景、人民生活的可喜變化,凝聚起奮進新征程的磅礡力量。
四川涼山州是全國集中連片深度貧困地區之一,四川省最后7個貧困縣全都集中在這裡。習近平總書記十分惦記涼山州的貧困群眾,親自關懷、部署大涼山脫貧攻堅工作。2020年11月17日,涼山全州脫貧摘帽。脫貧后,總台記者走進大涼山。
在被稱為懸崖村的阿土列爾村,村民說村裡3年前種下的油橄欖,今年豐收了。現在,大家正忙著收,也忙著擴大種植。
懸崖村本名叫阿土列爾村,因為坐落在垂直落差800多米的懸崖上,又被稱為“懸崖村”。2015年底,記者第一次到懸崖村時,4公裡的懸崖路上有十幾處用木頭和藤條搭成的梯子,峭壁上能下腳的地方不到巴掌大,進一趟村得用4個小時。
2017年全國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四川代表團審議時,表達了對懸崖村百姓的牽挂。
2017年全國兩會之后,懸崖村決定抓緊干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繼續完成鋼梯搭建任務。干部群眾肩挑背扛,當年6月,懸崖峭壁上,2556級上山的鋼梯搭建完成。路通暢了,脫貧產業自然就成了村裡謀劃的另一件大事。經過多方考察,大家發現,懸崖村海拔、氣候、土壤適合種植油橄欖,可第一次試種,鄉親們吃了不懂技術的虧。
打掉營養土幾乎等於背死苗上山,樹苗的存活率和挂果率都會大打折扣。經過3年的摸索,今年懸崖村的油橄欖果收獲了1700多斤。
村民告訴記者,橄欖果採摘后,由企業統一回收榨油,村民可以在企業打工掙錢,年底還給村民分紅。
今年5月,懸崖村84戶貧困戶從山上搬進縣城的樓房。政府還給村民統一採購了電視、沙發、床櫃等家電和家具。如今的懸崖村,產業在山上,安居在城裡。
懸崖村所在的昭覺縣生活著33萬彝族百姓,彝族人口佔98%。2018年春節前,習近平總書記走進大涼山腹地的昭覺縣。在三岔河鄉三河村,總書記走進貧困戶吉好也求家,詢問生活過得怎麼樣,發展什麼產業,收入有多少,孩子有沒有學上。
兩年過去了,記者再見到吉好也求,他家已住上了100平方米的新房,家裡還開了小賣部,當年給總書記唱歌的小有果也在州府西昌寄宿讀書了。
現在的三河村發展了雲木香、中華蜂等項目,吉好也求還當上了養蜂管理員。村裡人均收入達到了11800元,是5年前的6倍。
讓群眾能住下、可就業、可發展。“ 十三五”期間,整個涼山州易地搬遷安置35萬多人,開辦了3000多個村級幼教點,11個貧困縣的378個鄉鎮實現了一鄉一所達標衛生院,全州24.8萬戶105.2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帶著摘掉貧困帽子的喜悅,涼山州百姓邁進新的生活。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