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的小康故事 | “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  習近平和尊老養老的故事

2020年10月29日09:06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北京10月29日電 題:“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習近平和尊老養老的故事

  新華社記者

  在北京市海澱區四季青敬老院內,七旬老人劉進文床頭擺放著一張珍貴合照。照片中,她站在一群老人中間,和他們在一起的是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

  2014年元旦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看望老人們。一位老人提出想同總書記合個影,總書記欣然同意,親自招呼老人們過來,並特意把坐輪椅的老人安排在自己前面。合影后,總書記要求有關人員把照片送到參加合影的每一位老人手上。

  截至去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超過2.5億。這意味著大約每6個中國人中就有一位老人。如何讓老年人健康幸福地安度晚年,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習近平總書記帶領中國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尊重、關心老年人,多年來身體力行敬老愛老,為全社會作表率。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孝敬父母。他的書架上擺放著兩張照片:一張是他推著輪椅上的父親習仲勛和家人走在一起,另一張是他牽著母親齊心的手陪她散步。媒體報道曾披露,盡管公務繁忙,習近平總書記每當有時間和母親一起吃飯,飯后都會拉著母親的手散步,陪她聊天。

  習近平同志第一次在《人民日報》發表的署名文章主題就是尊老。30多年前這篇《中青年干部要“尊老”》的文章引經據典論述尊老的傳統美德,如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上世紀80年代,習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間,隻要不出城關就騎自行車,而把正定縣委僅有的一輛212吉普車配給了老干部使用。老干部沒有活動場所,他就把縣委和縣政府合用的大會議室騰出來,改成老干部娛樂室。

  上世紀90年代,習近平同志到福州工作,長樂機場開工建設,一些部隊老同志應邀參加動工儀式。他特意讓秘書通知基層干部,第二天風大天冷,務必挨個打電話叮囑老同志多帶衣服、注意保暖。

  從地方到中央,習近平同志一直身體力行堅持尊老敬老。擔任總書記后,他很多尊老瞬間廣為流傳。

  2013年2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到蘭州一家養老餐廳考察工作。午飯時間,總書記端起一個盛滿飯菜的餐盤,走到72歲老人楊林太面前,輕輕送上,請他用餐。

  2015年5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莫斯科親切會見18位曾經在華參加抗日戰爭的俄羅斯老戰士,並向他們頒發紀念獎章。當他看到90歲高齡的加維爾托夫斯基年事已高、腿腳不便,馬上說:“我過去給您頒獎,您就別過來了。”他快步走到老人身邊,為他戴上了紀念獎章。全場報以熱烈的掌聲。

  2017年11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准備同參加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大會的600多名代表合影時,握住93歲的黃旭華和82歲的黃大發兩位道德模范代表的手,微笑著問候說:“你們這麼大歲數,身體還不錯。你們別站著了,到我邊上坐下。”

  2019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頒授儀式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孫家棟和張富清因行動不便,坐著輪椅上台,習近平總書記彎腰上前,鄭重地把勛章戴在他們胸前。

  深謀遠慮領導中國應對“銀發潮”

  中國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數量最多的國家,老齡化速度快,應對人口老齡化任務重。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作出一系列高瞻遠矚的重要指示,規劃部署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滿足數量龐大的老年群眾多方面需求、妥善解決人口老齡化帶來的社會問題,事關國家發展全局,事關百姓福祉,需要我們下大氣力來應對。

  總書記強調,要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構建養老、孝老、敬老政策體系和社會環境,推進醫養結合,加快老齡事業和產業發展。

  在赴各地的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一次次走進養老機構和養老服務站。在蘭州,他考察了一家“虛擬養老院”的養老餐廳,仔細詢問其運行情況﹔在北京,他察看四季青敬老院老人們的房間、餐廳、健身房、醫務室,看老人作畫、從事手工制作、排練合唱﹔在福州,他祝一家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的老人們健康長壽,叮囑工作人員“好好干”﹔在上海,他考察一家托老所時表示,黨中央高度重視養老服務工作,要把政策落實到位,惠及更多老年人。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推動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十三五”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綱要,《關於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提升養老服務質量的若干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繼出台。“十三五”期間,中央預算內投資支持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力度逐年加大,已經累計安排超過134億元,重點支持了補短板和促普惠兩方面工作。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產業與養老服務也在快速融合發展。中國“老有所養”的質量和水平全面提升。

  社區養老是中國一大特色。中國推出一系列惠民舉措,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

  北京東高地社區居住著3900多位老年人,佔社區總人口的26.9%。該社區養老服務驛站站長李心悅介紹,驛站“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為街道的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短期托養、文化娛樂、老年餐以及居家上門等服務。

  吃不愁、病不憂、孤不獨、樂有伴,在千千萬萬的社區為老服務場所,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安享“住在自家、活在社區”的幸福晚年。

  關心所有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應有之義。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讓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個幸福美滿的晚年。而生活困難、受疾病困擾的老者一直是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挂。

  湘西十八洞村苗族大媽石拔三,還記得習近平總書記到她家時揭開米倉蓋子察看,並關心詢問:“吃得飽嗎?”“有果樹嗎?”“養豬了嗎?”

  在山東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在83歲的“老支前”王克昌家中挨個房間察看,並坐下來同一家人拉家常,關切詢問家裡有幾畝地、搞柳編能掙多少錢、還有什麼困難。

  在河南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牽著85歲的張景枝老人的手來到她家,看廚房、察臥室,同一家人促膝交談﹔在重慶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和貧困戶譚登周老兩口一起算收入賬和醫療賬。總書記關切地說,你們家不愁吃、不愁穿這“兩不愁”我們直接看到了,醫療保障、住房安全做得也挺好。黨的政策對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

  習近平總書記曾用“兩高、一低、一差、三重”概括深度貧困的特征,其中“三重”即低保五保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重、因病致貧返貧人口脫貧任務重、貧困老人脫貧任務重。

  決勝全面小康之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嚴重威脅老年人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習近平總書記領導中國戰“疫”,要求不惜一切代價救治生命,無論年齡再大、病情再重,也決不放棄。

  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成功治愈3000余位80歲以上、7位百歲以上新冠肺炎患者,多位重症老年患者是從死亡線上搶救回來的。

  基層醫療服務水平直接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考察基層衛生室、衛生院,親自推動相對薄弱的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發展。

  2012年12月底,就任總書記一個多月,習近平總書記便來到河北省阜平縣,看望生活在太行山深處的困難群眾。他特意來到一個村衛生室,仔細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落實和藥品供應情況。

  在困難老人唐榮斌家裡,習近平總書記盤腿坐在炕上,詳細詢問他們一年下來有多少收入,糧食夠不夠吃,過冬的棉被有沒有,取暖的煤炭夠不夠,小孩上學遠不遠,看病方便不方便。

  2019年底,習近平總書記到訪過的駱駝灣村所有貧困戶脫貧,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三重保障政策全面實施,“看不起病”徹底成了過去。“真是做夢都沒想到,現在不光吃穿住行都不愁,生病了還有醫保。”唐榮斌年過七旬的老伴兒顧寶青說。

  2019年出台的《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明確提出,將補齊農村養老基礎設施短板納入脫貧攻堅工作和鄉村振興戰略。在系列舉措保障下,農村貧困老年人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北京今年的10月已經入秋,四季青敬老院工作人員們時不時囑咐老人們天氣轉涼記得添加衣物、戴好口罩。

  “我們院內有醫務室,還有醫生定期巡診,有頭疼腦熱的情況也能及時就醫,心裡可踏實了。”劉進文說。(記者許林貴、陳思武、邰思聰、曹國廠)

(責編:楊光宇)

推薦閱讀

【“十三五”,我們這樣走過】市場主體創新步伐堅實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全面實施市場准入負面清單制度,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支持民營企業發展,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指明了方向。“十三五”以來,在一項項惠企政策、改革措施推動下,市場主體實力越發雄厚、活力更加充沛。 【詳細】

服務業實現快速發展|我國教師隊伍建設成就斐然 | 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總書記擘畫高質量發展】共享發展,民生改善奔小康     高質量發展,是共享成為根本目的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疫情防控期間如何全力醫治患者拯救生命、兜牢民生底線?扶貧產業是否落地生根、易地搬遷群眾能否穩定就業?改革發展成果怎樣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眾?總書記在國內考察中訪民情、察民意、問民生,殷殷囑托和深切關懷體現了大黨大國領袖真摯的人民情懷。 【詳細】

開放發展,合作共贏創新局 | 綠色發展,美麗中國邁大步 | 協調發展,補齊短板潛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