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國人民守望相助,展現出人類在重大災難面前的勇氣、決心、關愛,照亮了至暗時刻。疫情終將被人類戰勝,勝利必將屬於世界人民!”
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鞠鵬 攝
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他指明了這場疫情帶給人們的4點啟示,言語鏗鏘,引人深思。
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們帶來怎樣的啟示?我們又將如何做好攜手迎接更多全球性挑戰的准備?人民網《學習有方》邀請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帶您從4個層面領會習近平的論述。
跳出小圈子思維,樹立大家庭理念
“這場疫情啟示我們,我們生活在一個互聯互通、休戚與共的地球村裡。各國緊密相連,人類命運與共。”
互聯互通,休戚與共,是習近平在講話中提出的疫情對人類的第一點啟示,這意味著不能抱著“隔岸觀火、事不關己”的冷漠心態,正如習近平所強調的——
“任何國家都不能從別國的困難中謀取利益,從他國的動蕩中收獲穩定。如果以鄰為壑、隔岸觀火,別國的威脅遲早會變成自己的挑戰。”
“不能趁人之危,不能我行我素,不能搞單邊主義、孤立主義。”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阮宗澤闡釋道,“面對疫情,我們要加強團結、同舟共濟,秉持著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這也是中國取得抗疫成功的秘訣之一。”
各國攜手抗擊疫情,“命運共同體”理念再一次被強調——摒棄意識形態爭論,跨越文明沖突陷阱,相互尊重各國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和模式,最終讓世界多樣性成為人類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
把握世界發展的“時”與“勢”,厘清人類面對什麼樣的世界,才能沿著正確方向行穩致遠。這場疫情啟示我們,人類命運與共,必須跳出小圈子和零和博弈思維,樹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贏理念,攜手並進讓發展的動力源源不斷,讓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輝。
“在‘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指引下,我們要關心和照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非洲國家。國際社會要在減緩債務、援助等方面採取及時和強有力舉措。”阮宗澤解讀道,“因為一些國家醫療條件相對薄弱,補齊短板,需要國際社會攜手給予相應幫助。”
談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阮宗澤這樣闡釋,“這意味著要將本國利益、本國抗疫舉措與國際社會的利益與舉措相結合,樹立大家庭和合作共贏理念,進而形成合力。”
“團結協作才是應對疫情最好的、最強有力的武器。要贏得抗疫勝利,必須大家攜手合作,這也是中方從自身抗疫和世界疫情防控中得出的寶貴經驗。國際社會也值得參考。”阮宗澤說。
“抗擊疫情是各國需要共同面對的問題,隻有全世界團結起來,才能更好地抗擊疫情。”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研究員丁一凡表示,“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指明了踐行多邊主義、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正確方向,為各國在聯合國旗幟下實現更大團結和進步注入了信心。”
不回避經濟全球化挑戰,直面發展鴻溝等重大問題
“面對經濟全球化大勢,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裡假裝視而不見,或像堂吉訶德一樣揮舞長矛加以抵制,都違背了歷史規律。”
“世界退不回彼此封閉孤立的狀態,更不可能被人為割裂。”
在講話中,習近平指出經濟全球化是客觀現實和歷史潮流。這些話語提醒我們既不能開歷史的“倒車”,又不能回避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欲粟者務時,欲治者因勢。”這場疫情啟示我們,經濟全球化是客觀現實和歷史潮流。直面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挑戰,必須維護公平正義,直面貧富差距、發展鴻溝等重大問題,使發展既平衡又充分——
一方面,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公平和效率、增長和分配、技術和就業的關系﹔另一方面,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最終實現發展成果公平惠及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重要目的。
中國為推動共同治理全球事務、共同分享發展成果而行動。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當今世界規模宏大的國際合作平台和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是中國對加強全球經濟治理和國際經濟合作的重要貢獻。疫情肆虐全球,中國鄭重承諾:“我們願同合作伙伴一道,把‘一帶一路’打造成團結應對挑戰的合作之路、維護人民健康安全的健康之路、促進經濟社會恢復的復蘇之路、釋放發展潛力的增長之路。”
經濟全球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和科技進步的必然結果,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自由貿易是世界經濟發展和各國合作共贏的必然要求,以其為核心的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符合世界各國共同利益。
“中國長期言行一致支持聯合國及多邊主義發展,既有承諾,又有踐諾。”阮宗澤闡釋道,“多邊主義是聯合國的一面旗幟,也是一個基石。中國始終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攜手促進各國經濟恢復和發展。”
“中國旗幟鮮明地支持多邊主義,秉持開放包容理念,堅定不移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基石的多邊貿易體制。”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時殷弘指出,“經濟全球化的大勢不可逆轉,合作共贏才是人間正道。中國與各國攜手在多邊主義框架下為推動世界進步貢獻力量。”
不再忽視大自然的警告,應推動世界經濟“綠色復蘇”
“人類不能再忽視大自然一次又一次的警告,沿著隻講索取不講投入、隻講發展不講保護、隻講利用不講修復的老路走下去。”
在講話中,習近平著重強調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作用,並指出:“應對氣候變化《巴黎協定》代表了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大方向,是保護地球家園需要採取的最低限度行動,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
疫情如同一面放大鏡,照出人類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痼疾,照出全球治理體系的短板,告誡我們要勇於變革、善於行動。
講話中,習近平著重強調“各國必須邁出決定性步伐”。為加快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國承諾“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努力爭取碳中和,為國內今后更加平衡、綠色、高質量發展提出要求。”時殷弘闡釋道,“中國做出重要的具體承諾要求,為建設生態文明做出貢獻。”
“習近平主席的講話體現出重要理念:我們的發展要可持續,首先要改變自身,不能一味向地球索取、一味改造地球,在發展的同時我們要考慮地球的負擔以及對生態的影響。”丁一凡解讀道。
在講話中,習近平還強調,各國要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機遇,推動疫情后世界經濟“綠色復蘇”,匯聚起可持續發展的強大合力。
“這與聯合國所主張與追求的可持續發展一脈相承,我們要通過一場自我革命,為未來、為子孫留下一個美好的家園。”阮宗澤指出,“要處理好經濟增長和環境保護的關系,這些與聯合國有關精神是完全吻合的。”
在阮宗澤看來,此時強調生態理念非常有意義,“因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遇到挫折,有的國家退出了氣候變化《巴黎協定》,此時習近平主席再次強調要重視全球性的環境問題、生態問題,也是中方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的重要內涵之一。”
改革完善全球治理體系,展現大國責任擔當
“疫情不僅是對各國執政能力的大考,也是對全球治理體系的檢驗。”談及全球治理體系,習近平強調,“我們要堅持走多邊主義道路,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
對此,習近平進一步指出,“全球治理應該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推動各國權利平等、機會平等、規則平等,使全球治理體系符合變化了的世界政治經濟,滿足應對全球性挑戰的現實需要,順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歷史趨勢。”
9月21日,習近平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紀念峰會上也曾強調“大小國家相互尊重、一律平等”的重要意義——單邊主義沒有出路,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由各國共同維護普遍安全,共同分享發展成果,共同掌握世界命運。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走的是和平發展、開放發展、合作發展、共同發展的道路。中國也將繼續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我們將用中國方案和中國行動,切實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當中發揮核心作用。”阮宗澤解讀道。
化解危機,應該通過對話協商妥善化解。習近平強調,“國家之間可以有競爭,但必須是積極和良性的,要守住道德底線和國際規范。”
“國家間利益沖突在所難免,但要圍繞大家共同的公約數進行平等協,而不是居高臨下,對別的國家頤指氣使,這種行為有違聯合國憲章精神。”阮宗澤表示,“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應以對話代替沖突,以協商代替脅迫,以共贏代替零和,最終建設和諧合作的國際大家庭。”
“大國更應該有大的樣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產品,承擔大國責任,展現大國擔當。”習近平的一番話,講出了中國作為負責任大國的使命與責任。在講話中,他宣布中國將向聯合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義應對計劃再提供5000萬美元支持、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將在2025年到期后延期5年等多項決定。
“抗擊疫情期間,中國積極響應聯合國發起的全球人道應對計劃,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援助,幫助那些能力不足的國家逐步建立群眾醫療和防疫體系。這體現出在承擔大國責任、增進人類福祉方面,中國始終是知行合一的行動派、實干家。”丁一凡說。
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一部不斷戰勝各種挑戰和困難的歷史。當歷史接力棒傳到我們手中,我們必須作出無愧於人民、無愧於歷史的抉擇。正如習近平在講話中所號召的——讓我們團結起來,堅守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同創造世界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