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規劃編制涉及經濟社會發展方方面面,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需要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建言獻策。” 9月17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湖南省長沙市主持召開基層代表座談會時強調。
在會議上,習近平聽取基層干部群眾代表對“十四五”規劃編制的意見和建議,並圍繞推動“十四五”規劃編制提出四點意見,充分體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四點意見有怎樣的內涵?人民網《中國之治》欄目邀請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教授洪向華,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副院長宇文利為您解讀。
擘畫藍圖——珍惜發展好局面,鞏固發展好勢頭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
在會議上,習近平對我國面臨的發展局勢做出精確判斷。在此背景下,珍惜局面、把握機遇、鞏固勢頭、錨定方向尤為重要。
“眾所周知,‘十四五’規劃是承接黨和國家發展‘五年規劃’一貫性的基本規劃,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接續工程,是有秩序、有節奏、有計劃、有條理的經濟社會發展藍圖的具體化實施方案。”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副院長宇文利解讀道,“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期間針對‘十四五’規劃發表了指導意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社會新進步指明前進方向。”
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機遇與挑戰面前,習近平提出三個“沒有變”,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大信心與動力——
“盡管國際國內形勢發生了深刻復雜變化,但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大、活力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我國發展具有的多方面優勢和條件沒有變。”
“中國經濟社會欣欣向榮的局面值得倍加珍惜。”宇文利分析道,“它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序發展、接力發展、創新發展的基本邏輯與突出特點,証實了中國道路一環扣一環、一步接一步、一程又一程的客觀進程。”
“今年以來,我國經歷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目前,我國生產、消費、投資、出口等主要指標都呈現出積極變化,發展動力活力進一步增強。這種良好的局面和發展勢頭在世界各國來說也是不多見的。”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督學、教授洪向華指出。
“我國具有全球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工業體系,有強大的生產能力、完善的配套能力,有超大規模內需市場,投資需求潛力巨大,應不斷放大多方面優勢和條件,使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定海神針的作用。”洪向華表示。
心系民生——堅持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好的方針政策和發展規劃都應該順應人民意願、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
在會議上,習近平多次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為“十四五”規劃編制增添溫暖的“民生底色”。
此次湖南考察中,習近平曾走進“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他深情地講道,“‘半條被子’的故事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的人民情懷和為民本質。”
謀劃“十四五”時期發展,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在推動高質量發展過程中辦好各項民生事業、補齊民生領域短板。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會和諧之本。民生連著民心、民心凝聚民力,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事關群眾福祉和社會和諧穩定。”洪向華表示,“‘十四五’規劃編制應該傾聽人民的呼聲,回應人民的期待,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民惟邦本,本固邦寧”。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最終要在民生問題上見結果。在洪向華看來,規劃編制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眾在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各方面的權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扎實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一步步地變為現實。
要推動“十四五”規劃編制順應人民意願、符合人民所思所盼,需要傾聽民聲,立足民生。在座談會上,10位基層代表先后發言,就辦好鄉村教育事業、加大產業扶貧力度等提出意見和建議,習近平逐一予以點評和回應,現場氣氛熱烈活躍。
“近段時間習近平總書記到多地調研,並相繼主持召開企業家座談會、黨外人士座談會、扎實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座談會等聽取意見和建議,充分說明以人民為中心,實現人民利益,需要聽取各方面、各領域人士的意見和建議,使規劃實事求是,更符合人民需要。”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戴焰軍表示。
“十四五”規劃的“民生底色”,凸顯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優越性。“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是中國共產黨始終不渝的追求。可以看到,未來發展還繼續將‘以人民為中心’作為發展的基礎動力,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宇文利說。
夯基固本——加強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
“基礎不牢,地動山搖。隻有把基層黨組織建設強、把基層政權鞏固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才能穩固。”在會議上,習近平指出。
要加強和改進黨對農村基層工作的全面領導,提高農村基層組織建設質量,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堅強政治和組織保証。對此,洪向華解讀道,“提高基層治理能力就要以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為主線,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基層組織作為我們黨肌體的‘基礎細胞’,其組織建設和政權建設在黨建事業上具有重要地位。”宇文利指出,“隻有基層黨建的事辦好了,基層政權抓好了,才能夠使黨的事業欣欣向榮,使黨的政權基業長青。”
圍繞如何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習近平在此次座談會上給出清晰答案——
“要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堅持和完善新時代‘楓橋經驗’,加強城鄉社區建設,強化網格化管理和服務,完善社會矛盾糾紛多元預防調處化解綜合機制,切實把矛盾化解在基層,維護好社會穩定。”
在洪向華看來,“楓橋經驗”正是號召各級黨員干部要做到在黨的領導下,依靠群眾解決問題,“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把矛盾化解在基層,把問題解決在源頭。
“如此一來,黨的政策方針路線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才能使我們的工作獲得最廣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眾基礎和力量源泉,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才能轉化為治理的效能,才能實現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目標。”洪向華說。
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勢在必行。當前,我國社會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互聯網深刻改變人類交往方式,社會觀念等諸多方面,“十四五”時期如何應對改變,加強社會治理,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穩定,都需要認真研究並作出工作部署。
“‘十四五’規劃編制要強化基層治理,目的在於從基層社會的建設、基層社會的治理等多方面實現人民利益,滿足群眾各方面需求,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使每個社會細胞都健康活躍,最終呈現出活力和秩序有機統一的現代化社會。”戴焰軍表示。
凝心聚力——基層代表要更好發揮帶頭作用
“要把廣大基層群眾組織起來、動員起來、凝聚起來,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在座談會上,習近平強調基層代表要更好發揮帶頭作用,並指出,“人民群眾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無限的創造力”。
“黨員、干部要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人大代表要更加密切聯系群眾,政協委員要更好聯系和服務所在界別的群眾,農村致富帶頭人要更加積極發揮先富幫后富的作用,團結凝聚廣大基層群眾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奮斗。”習近平為干部工作提出要求。
“黨員、干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農村致富帶頭人生活在基層,工作在基層,是黨和政府在基層的代表,是黨和政府聯系廣大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洪向華解讀道,“基層代表隻有自己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好頭,領好路,廣大人民群眾才能以他們為榜樣,釋放出豐富的智慧和無限的創造力,為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而努力奮斗。”
“基層作為黨領導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橋頭堡’,基層代表作為執政為民事業的前沿執行人,必須發揮好表率帶頭作用,也必須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和治理效能,惟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落實黨的社會革命與自我革命的具體任務。”宇文利表示。
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黨員,黨員看干部。”要推動基層治理,解決群眾的實際難題,就需要抓好“關鍵少數”,才能夠更好地發揮領導干部的引領和示范作用,實現以“關鍵少數”示范帶動“絕大多數”。
“基層代表與群眾直接打交道,他們的言行舉止,老百姓最易看到眼裡,也最能記在心上,並且把基層代表視作黨的領導的代表,因此說,基層代表直接展示著黨和國家政權隊伍的形象與社會治理能力水平的面貌。”宇文利說。
統觀此次座談會,宇文利認為,習近平強調的四點意見均印証了“十四五”規劃編制將“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於民統一起來”的要求,更加凸顯“每個人出一份力就能匯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礡力量,每個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黨和國家事業就能向前推進一步。”
展望未來,“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面對新發展階段,我們更需要著眼長遠、把握大勢,開門問策、集思廣益,研究新情況、作出新規劃,為奮力譜寫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而積蓄力量。